• 守护清水绿岸 提升生态“颜值” 我市构筑“一山两水、两域一线”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养着流域内亿万人民。保护黄河,讲好“黄河故事”是安民兴邦的大事。近年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充分借助地处鲁中生态绿心保育区、拥有“两山一河一湖”的生态格局,山水林田湖要素齐备的天然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土地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管能力提升等一系列系统性工程,逐步形成了“一山两水、两域一线”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泰安生态“颜值”再上新台阶。

      

      △东平湖

      “全域护湖”综合治水 提高东平湖区域生态涵养能力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1年10月22日,在济南召开的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东平湖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也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对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由于历史原因,东平湖及周边区域曾经环境问题严重、渔业资源枯竭。近年来,东平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科学谋划东平湖区域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扛牢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记者了解到,东平县打破“因湖治湖”,转向“全域护湖”,取得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修复成果和“好事办好、百姓叫好”民生效果。统筹“岸下”与“岸上”,既“治水保水”,又“水景共治”,舍得把岸线还给母亲湖、让给老百姓,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构筑更多的自然景观、滨水绿带。同时,强力推进东平湖生态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清网净湖、菹草清理、清违拆障等九大攻坚行动,乱圈乱捕、投放鱼饵、餐船污染水体等“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总投资32亿元的61个生态项目,建设沿湖74公里生态隔离带和27公里道路,同步铺开植草防护、行道树绿化工程,打造居民区与东平湖天然生态分界线。

      

      △东平湖戴村坝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东平县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引领,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重要水源地调配区、文旅康养产业样板区、乡村振兴发展引领区、生态绿色产业隆起区,努力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中,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方面,全面落实《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统筹湖区水体、湖岸、入湖河流、河砂、山体、植被等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高东平湖区域生态涵养能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覆盖全县域的大生态体系。加快实施东平湖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大力建设发展山体湖区森林,探索碳排放和碳交易模式,加强碳排放交易权企业管理,放大东平湖生态效益,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泮河

      创新思路实施项目 构筑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白鹭成群……冬日的泮河河畔,依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沿岸的健身步道上,市民悠闲漫步,河中白鹭嬉戏,时而展翅飞翔,时而低头觅食,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据介绍,截至目前,泮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清淤22.2万立方米,河道拓宽土方开挖161万立方米,驳岸石笼网铺设5.3公里,六角砖铺设5.3公里,路缘石铺设10.3公里,截污管网4.2公里全部完成。其中,1#坝已建成蓄水;2#坝正在进行调试;尾水管道6.3公里全部完成,一、二污泵站已完成,开始供水试运行。

      不只是泮河,近几年,一条条河道的变化让泰城市民惊喜不已。河流是城中流动的风景,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为了提升水质,优化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城市河道整治,对泰城河流进行生态修复,解决河流的污染问题,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目前,我市共完成河道内土石方开挖600余万立方米、清淤68万立方米、敷设污水管线64公里、新建挡墙驳岸52公里,为泰城新增水面1650亩、生态绿地2740亩、人文景观23处。在大刀阔斧的综合整治下,如今,一条条城市河道已经完成蝶变,成为市民家门口赏心悦目的美景,河畅水清也成为泰安这座城市生态品质提升的最佳见证。

      

      △大汶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黄河入海口考察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近年来,泰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山水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工程实施,实现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植被覆盖率显著增长,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市生态环境功能逐步恢复、质量不断改善,“一山两水、两域一线”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逐步成形,“生态友好、环境美丽、功能完善、文化永续”的生命共同体雏形初现。

      

      △汶阳田

      泰安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总体部署,立足工程全局,着眼于对“一山一水一圣人”中泰山的保护和永续发展,着眼于黄河、大汶河、东平湖、汶阳田、泰山及徂徕林场等重要元素的协调发展,着眼于老工矿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着眼于泉城生态水源保护,创新推进思路,科学编制规划,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格局,将修复工程纳入全市生态建设规划中近期建设的项目库,与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构建全市生态管控体系和生态建设体系。目前,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共计安排项目67个、子项目326个,总投资166.37亿元。截至2020年底,67个项目、326个子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其中已完工项目54个、子项目302个。

      

      △泰山景区

      多举措呵护泰山自然资源 “朱樱满地、古木参天”盛景长存

      为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近日,泰山景区邀请国内知名植物保护专家、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建仁教授举办了《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线上培训课。课上,叶建仁从松材线虫病疫情在全球、全国传播的趋势,当前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总体情况,以及目前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翔实细致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解答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将检疫封锁、监测普查和疫木除治3种主要措施落实到松材线虫病防控具体工作中去等问题,为泰山景区防控松材线虫病提供了指导。

      

      △泰山景区黑龙潭

      “巍巍岱宗,众山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也是我国南北动、植物物种的过渡地带和交会地,我国15个植物分布区之一,我省4大特有植物分布区之一,全国15个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区(EFCA)之一。泰山森林生态系统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不容出现任何闪失。为保护泰山生态环境,泰山景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累计投资4186.5万元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有效保护了泰山林场9.2万亩松林。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一只只鸟儿前来定居或是休憩,据统计,今年泰山景区新增野生鸟类4种,泰山野生鸟类总数达到352种。同时,泰山景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每年拿出9000余万元用于文物古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连续实施600余项保护维修工程,守牢“生态红线、安全底线”两条生命线。

      为保护好“朱樱满地、古木参天”的泰山森林资源,泰山景区扎实推进泰山森林防火安全和泰山区域森林火灾应急能力建设,2020年12月,总投资9500万元的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竣工使用,满足旅游公厕、餐饮经营、林业生产、旅游服务用水需求,从根本上保证了主景区森林、文物火灾扑救时就近取水和快速动态补水。泰山景区还建设了“天眼护山”火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95处监控站点,实现泰山重点林区火情第一时间自动探测、自动报警、自动定位。

      石出自山,山为石母,泰山石是泰山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泰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厚重博大的文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泰山,泰安责无旁贷。近年来,泰山景区狠抓山石保护,全面禁采禁售禁存禁运泰山石,关闭取缔室外大型石头存放和交易场所236处、小型奇石经营实体店铺920户,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泰山石敢当文化园,11626块、近20万吨大型奇石由商品变展品,统一入园存放,有效保护了泰山石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推动遗产保护再上新水平,目前,泰山景区正加快推进《泰山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十四五”古树保护规划》等编制,并扎实推进泰山景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麻塔河、石汶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改善景乡生态环境,让泰山的山更青、天更蓝、景更美。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巍巍泰山屹立齐鲁大地,澄澈东平湖如明珠点缀黄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泰安扛起历史责任,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态带,全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丙寅 苏婷 刘小东 摄影 陈阳】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