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困难群众丨写好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围绕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社区“幸福食堂”建设、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改革、村(社区)议事协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等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全省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泰安民政人用实际行动写好一张张温暖的民生答卷,从最具体工作抓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用心用情让民生保障更有加力。

           扎实履行兜底责任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实现新提升

           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市民政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兜底保障标准,提升救助精准化水平,兜准、兜牢、兜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市民政局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及时将符合条件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建立起市、县、乡、村衔接互通的四级工作网络,各县市区全部成立正科级社会救助中心,形成了政府、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协同配合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兜底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91元和593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108元和836元;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947元、1551元、1089;临时救助人均救助水平较上年提高19%。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9%。一、二级和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级和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均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54元、126元。

           救助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统筹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提升、解忧暖心传党恩、“岱下暖阳”系列救助等专项行动,各项救助政策精准落实。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全面下放社会救助领域审核确认权。“泰好办”救助服务终端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和城市社区、农村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救助渠道进一步畅通。

           我市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救助改革创新措施得到推进、推广。肥城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模式获民政部、省民政厅肯定,《中国社会报》《山东新闻联播》分别作了宣传报道。肥城市、岱岳区分别做好全国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和全省“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泰山区、宁阳县做好全省特困供养人员监护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聚力打造“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品牌 养老服务供给得到新加强

           春节期间,山东泰山医养中心的老人和医护人员一起包饺子、演节目、看晚会,其乐融融;在枣行社区的幸福食堂里,老人们来这里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聊着家常成为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市民政局将发展养老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打造“养老泰安·养生泰山”服务品牌,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着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真正让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实事任务全面完成。围绕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实事任务,坚持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健全机制、强力推进,共累计建成“幸福食堂”152处,完成年度任务的141%。省委改革办在全省推广了我市经验做法,并入围全市“工作创新奖”评选。

           《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25年)》编制完成。明确了662个养老项目的具体选址,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预留了发展空间,成为全省第一个落地的地市级养老专项规划,得到省内专家充分肯定。

           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在街道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处;在城市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230处;在农村建设幸福院1008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成效显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率、配建率、移交登记率、运营率全部达到100%。强化居家基础性养老支撑,推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我市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城市。

           养老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整合养老信息资源,建成了集服务、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智慧化养老管理服务系统,有力提升了全市养老服务水平。推进老年人康复辅具应用推广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全场景无障碍康复辅具展厅为核心,同时建设社区服务站(点),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助残康复服务,现已进入收尾阶段。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基本社会服务再上新台阶

           城区道路换上了新名牌,婚姻登记实现跨省办理,恶劣天气里流浪人员被接到可以吃饱穿暖的“避风港”……市民政局始终心系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社会事务更趋规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婚俗改革持续深化。婚姻登记在全省率先实现照相服务全免费,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启动“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婚姻服务行业党委和行业协会,在规范提升行业水平,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婚俗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婚姻家庭辅导、免费颁证和集体婚礼等形式赢得社会各界响应和支持。

           殡葬改革深入实施。全市已建成公益性公墓1075处,其中县级8处,镇村级1067处。全省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现场会在肥城市召开,肥城市生态公墓建设经验得到民政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市领导也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经验做法在《山东新闻联播》播出。省委改革办以《泰安市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殡葬改革》为题,在全省推广了我市殡葬改革经验。

           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初步建立,市级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功能区也分别组建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协调贯通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流浪乞讨救助更加规范,2021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29人次,市救助管理站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地名管理更加规范,累计完成185条道路命名更名以及2123块道路标志、19600块沿街门楼牌安装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城区地名规划》;精心打造泰安地名文化中轴街区,大力弘扬优秀泰安地名文化。福彩销售企稳回升,2021年全市累计销售福利彩票4.15亿元。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去年以来,市民政局不断加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力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活力社会。2个村入选全国议事协商示范点,22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聚焦队伍建设,培强工作力量。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省领导作出批示肯定。深入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配备人数1926人,超出每350户居民配备1人标准325人;推进“3岗18级”薪酬体系深入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水平较工资套改前提高33%。

           聚焦场所建设,夯实治理阵地。持续推进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配建移交,2021年全市移交社区工作服务用房24处、面积15278平方米,全市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了1402平方米,超过全省标准402平方米。深入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星级创建”工程,重点建设32处五星、33处四星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社区用房正逐步成为“市民会客厅”、旅游城市亮丽名片。

           聚焦机制优化,提升治理效能。积极推进村(居)议事协商,培树村(居)议事协商示范点130个,探索出了多元化推进、系统化设计、标准化实施、责任化落实、常态化开展“五化”新模式,我市村(居)议事协商经验被确定为“山东标准”建设项目。加强村(居)民自治规范化建设,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泰安市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职责任务清单指导目录》,联合12部门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村务公开阳光工程深入实施,扎实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全市村(居)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聚焦体系完善,提升服务水平。“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泰好办”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全面普及,“全科+自助”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巩固提升。社工站实现88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宁阳县社工站建设经验入选全省创新案例。《泰安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市社区志愿服务点达到了3600余个,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了25.6万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发展到了628个,2021年发布社区志愿服务项目2744个。

           不断强化扶持培育和监督管理 社会组织发展迸发新活力

           社会组织不仅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的活力细胞。市民政局不断强化扶持培育,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党的建设显著加强,监管执法深入推进。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制发了《关于加强全市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率先推动抓行业与抓党建深度融合,加强各行业领域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建设,民政兜底管理的121家社会组织党支部单独组建率已完成93%。全市300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工作,累计清理规范111家非法社会组织,我市社会组织年报工作年报率达到90.36%,位列全省第一。

           培育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凸显。健全财政对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机制,对40家社会组织及项目给予了奖补。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覆盖。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和联合会。通过深入动员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精准扶贫、抗击疫情、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涌现出了泰山救援、蓝峰救援、汇元公益、手拉手公益等一批知名公益品牌。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在社会各领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慈善工作成效明显,社会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市登记注册慈善组织达到54家,位列全省第3。全市8个单位、个人、项目受到第七届“山东慈善奖”表彰。开展“泰安慈善榜”典型选树活动,拟对30个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全市各级慈善总会通过“慈心一日捐”共募集捐款1927.47万元,比2019年增长83.5%。组织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大学新生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等8个慈善救助项目,共发放救助金149.61万元。

           持续改善民生 擘画美好未来

           悠悠万事,民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将以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思路,加强管理,强化创新,狠抓落实,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聚焦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着力抓好综合救助体系建设、城乡低保等9类困难群体保障工作;聚焦保障“一老一小”权益,着力抓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增效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聚焦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抓好城市社区示范创建、乡镇(街道)社工站规范化建设、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工作;聚焦优化基本社会服务,着力抓好绿色殡葬改革、婚姻登记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市民政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再接再厉、奋力前行,续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增光添彩。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玲玲 通讯员 王先琪】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