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 让计算机更聪明(劳动者之歌)

      

      图为陈云霁在和同事探讨专业问题。

      本报记者 施 芳摄

      见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时,他正忙着编程序,办公桌旁是一张折叠床,侧面墙壁的白板上写满了各种结构图。“最近一个科研项目要收尾,一直在忙。”他笑着说:“不过也不觉得累,把做研究当成兴趣了。”

      2002年,陈云霁进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跟随胡伟武研究员开始硕博连读,成为当时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博士毕业后,陈云霁留在了计算技术研究所。2008年,25岁的陈云霁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要架构师。龙芯3号与龙芯1号、2号有所不同,已从单核发展到多核了。陈云霁打了个比方:“以前一桌菜给一桌客人吃,现在一桌菜要给8桌客人吃。”为此,陈云霁和同事们查阅了大量论文,边干边摸索,解决了一系列关键难题。

      陈天石是陈云霁的弟弟,本科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一个做硬件、一个做软件,兄弟俩决定联手做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这源于他们年少时的一个想法——让计算机更聪明。他们先后提出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处理器研发技术。

      “做基础研究,很多时候可能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回忆起那段时光,陈云霁感触很深,“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问题解决之后的喜悦是常人无法体会的。”2014年,他们研制的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与电脑主板成功连接,能效达传统芯片的近百倍,成功实现预期目标。陈云霁喜出望外,“踏踏实实睡了一觉,然后又开始下一个迭代。”

      陈云霁团队把研制的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命名为“寒武纪”,希望能开启人工智能的新纪元。历时10余年,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已经应用在数千万台智能终端上,涉及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驾驶等多种场景。相关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除了研发强大的人工智能处理器,陈云霁尤为看重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态布局。“开发芯片的同时,我们提出了一种与通用计算完全不同的指令集。”陈云霁解释,指令集就是电脑硬件与软件之间互相“对话”的语言,是构筑信息产业生态的基础之一。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近年来,陈云霁获得各种荣誉,但他丝毫不敢松懈:“芯片研发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我们有先发优势,但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引领国际智能芯片的发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