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动能转换的山东之变

      从“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到“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再到“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培育新需求、壮大新动能、激发新潜能,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经受住转型阵痛,厚实发展底盘

      4月6日上午,济钢创智谷科技服务分公司党群综合管理部主任李宏伟,站在办公楼顶层向北望去,一路之隔的原济钢厂区,3200立方米炼铁高炉高高耸立。那里曾是他工作奋斗了8年的地方。

      李宏伟是个“钢三代”。在十里钢城长大的他,2009年成为一名济钢的高炉皮带工。“走进厂门那一刻,我还立志要把家里的钢铁事业进行到底。”

      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曾是全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基地。李宏伟进厂时,济钢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但好景不长,随着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加剧,钢铁业寒冬渐至,曾经辉煌的济钢陷入低迷。

      济钢的遭遇并非个例。作为经济大省,山东产业结构偏重,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等一系列矛盾和难题。

      壮士断腕才能革弊前行。2017年7月,作为山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要举措,济钢钢铁产线全面停产。产能调整的阵痛也随之而来,“三代人奋斗过的钢厂一下就没了,以后咋办?”作为2万名需安置职工的一员,李宏伟一度非常焦虑。

      去产能不是去企业,济钢为职工谋划了多种安置方式,其中就包括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城市服务三大主业。李宏伟通过竞聘,来到济钢创智谷科技服务分公司工作,并成长为党群综合管理部主任。

      在创智谷办公楼门前,有一块约10米长的钢板,上面刻着“续燃一团火,再造新济钢”,这是用济钢生产的最后一批钢板制成的。创智谷利用原来的济钢装备部等场地,目前已孵化引进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158个项目。济钢实现了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的蝶变,预计今年营收将超过停产前的规模。

      2018年以来,山东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化工园区由199个压减至84个,实施投资500万以上技改项目3.8万个,“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1年的31.7%,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向“五年取得突破”加速迈进。

      “通过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这几年不仅经受住了转型阵痛,守住了经济基本盘,而且发展质量越来越好、底盘越来越厚实。”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说。

      项目遍地开花,“挂图作战”与时间赛跑

      济宁新机场至枣菏高速段、京台改扩建济南至泰安段……走进山东高速集团工程管理部副部长俄广迅办公室,8幅高速公路建设“作战地图”挂满了一整面墙。

      在项目主体工程路线图下面,每隔半月,他都要写上投资、路基、路面等方面的进展数字。“这只是今年要通车和力争通车的项目,实际上我们在建和实质性新开工项目20个、1735公里,还有很多图挂不开了,只能从电脑上查看。”俄广迅说。

      2016年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10公里,2021年猛增到7477公里,六车道以上里程占比突破30%。参与修建的交通项目接连不断,俄广迅的工作节奏不断提速。

      “以前,每年就四五个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脑子里一清二楚。后来数量翻着番增长,地图上墙才能记得牢靠。”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对大幅增加的建设项目进度造成较大影响。挂图作战,成了俄广迅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方式。

      不仅是数量大幅增加,项目品质要求也不断升级。眼下,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项目正在准备进场施工,改扩建后将成为山东首条十二车道高速公路。“24公里主要经过济南城区,拓宽用地十分紧张。按照适度超前建设原则,经专家论证,我们最终选择在原有道路两侧修建6车道高架桥的建设方式,建设难度在全国罕见。”俄广迅说。

      今年我省提出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重点之一是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在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力争新开工17条高速公路、5条高铁,确保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700亿元以上。“扩大有效需求,不仅有助于稳住经济基本盘,还能带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供给。”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说。

      在俄广迅办公室里另外一面墙上,还挂了一张山东交通地图,近几年动工、建成的项目遍地开花,覆盖了全省版图。他说,延续这一强劲势头,山东高速集团今年计划投资861.5亿元,比增加137.5亿元,增长19%。

      减量替代解了好项目“燃煤”之急

      4月2日一大早,在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厂区内,十余辆载有精己二酸的大货车经过消杀后开往外地。而在2公里外的北区项目现场,投资40多亿元的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尼龙6切片装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工程进度已完成65%,预计6月份投产。

      “两个项目都是省重点项目,精己二酸市场价每吨1.4万元,附加值极高;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将改变产品长期依靠进口的现状。”华鲁集团董事长樊军说。

      但项目上马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煤化工企业,煤炭是华鲁集团的主要大宗原料。这几年,因煤炭消费压减政策不断加严,煤炭指标不足,企业生产装置就不能满负荷运行,集约高效的联产优势也无从发挥。

      “如果这两个项目满负荷生产,就意味着其他产品的生产负荷无法开满,产能仅能维持70%左右,影响近10亿元利润。”华鲁恒升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安环节能部经理陈成敏说。

      已做好牺牲产能准备的华鲁,因为一份政府文件迎来了转机。继出台《山东省耗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后,为推进能耗指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顺利实施,2020年4月,我省印发《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允许企业以列入省重大建设项目名单的重点项目名义申请煤炭替代和煤炭消费指标。

      一夜愁云散。依据新政策,企业通过依申请途径购买到省级收储煤炭替代指标59.64万吨,并享受到煤炭指标基准价格20%的优惠。此外,企业还通过依申请途径购买到省级收储煤炭消费指标100万吨,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煤炭消费需求。

      看到机会,企业也动了起来,主动节能降耗、挖潜增盈。“两大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增加销售收入约76亿元、利税10亿元。只有能耗少、效益高的好项目,才能享受这么好的政策。”陈成敏说,“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正向激励,不仅为企业解了燃“煤”之急,也激励企业绿色升级。

      放眼全省,通过收储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能源腾出的能耗指标,山东以市场化交易的方式,推动要素资源向好项目、好企业集中,实现能源要素的高效优化配置。“十三五”期间山东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好于国家下达目标任务3.4个百分点,2021年能耗强度下降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参与采写 吴荣欣 贺莹莹)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