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营多措并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创优营商环境 激活创新动力源 打造发展新引擎

      

      □ 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李明

      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为动力,创新需要实干为支撑。今年以来,东营聚焦聚力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出台《东营市“十大创新”2022年工作实施方案》,谋划推出有特色亮点、示范引领性强的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围绕落实“十大创新”,东营推出了90项重点改革举措,将落实创新任务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体系,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主体,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加速人才引育,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成长“沃土”。

      释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能

      连日来,在东营垦利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园区”(智园)的山东格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着调试宏蜂窝基站换热器生产线。

      “得益于‘智园’的服务,从去年12月进驻,我们这个‘专精特新’项目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实现落地试生产。”山东格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娟,对这里的周到服务很满意。

      为提升对招引项目和人才的承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地创造便利条件,垦利经济开发区高标准建设了“智园”,该园区也是东营第一宗“标准地+定制厂房”融合项目,项目边招商边建设,避免了厂房闲置,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目前,格熵热能一期宇航级热控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已经正式投产,预计首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日前,东营出台《东营市“十大创新”2022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门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精准化对接服务,力争年内新增50家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

      在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按下AI工业视觉识别模拟产线的“启动”键,一个个机械手臂对模拟展示的蜂窝陶瓷样品拿起进行AI识别,可完成开裂、弯曲、变形等30类缺陷的甄别。“这套AI工业视觉识别系统应用后,人工运营成本下降60%、质检效率达到人工的2—3倍,有效解决了工业产品线人工质检的效率、准确率及运营成本等问题。”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项目经理刘志强介绍,该项目自去年6月份运营以来,已服务企业600余家,实施了140余个数字化转型项目。

      围绕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东营实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动态评估,完善绩效评价政策,健全动态监督机制,引导孵化载体注重提升企业孵化质量,提升创业服务质量,搭建全方位创新创业生态圈,向高质量、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东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备案企业已经达到了587家。

      7月26日,在东营市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中,山东天元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公司财务负责人刘康康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这笔贷款为公司近期在测绘、新材料、软件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为优化科技金融支持方式,东营积极推动用好省市和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模式,服务科技型企业融资,不断扩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规模,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专营机构,加强科创金融产品工具创新应用,增加科技信贷投入。今年上半年,东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62笔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贷款,共2.81亿元。

      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

      胜利油田胜利自动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不足四年时间,便实现了年产值逾500万元。带领公司稳步发展的主人公,是研究生毕业仅四年的杨斌。

      “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恰好看到了胜利大学生创业园的宣传推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来了。”坐在胜利大学生创业园的办公室,杨斌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情景。

      杨斌来到胜利大学生创业园后,小到职工就餐问题,大到参加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的各项事宜等,创业园的帮助让他有了“主心骨”。创业园负责人刘彬三说,胜利大学生创业园聚力降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风险与创业成本,先后成功孵化出海泽检测集团、旭瑞智能等370余家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创业实体,获得各类知识产权210余项。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聚集,源于人才平台承载力的持续提高、人才发展的沃土不断增强“肥力”。近年来,东营市以平台赋能,加快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发布“揭榜挂帅”项目65个,涉及金额超过1.1亿元;制定出台“人才新政40条”,推动全市顶尖人才支持、大学生补贴、引领型平台建设等政策标准达到全省前列,东营每年平均新增财政支出不低于2亿元,每年总支出达5亿元,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加速推动人才资源汇聚。

      为了让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留下发光发热,河口区政府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高德利院士创新引导基金”。正是看中了这份诚意,高德利院士带领拥有10余名博士的核心技术团队,新研发的高效PDC金刚石钻头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为100多口油气井提供个性化钻头提速方案,实现国际同类产品综合性能同比提升10%以上。

      聚焦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两类重点人才,东营创新思路举措,对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进行全面深入摸排,确定重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市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各级事业单位共2.6万余个人才需求,集中对外发布。精准布局招才引智网络,积极调动市场化、社会化引才力量,遴选首批20名“梦想东营合伙人”,通过“以才引才”方式,助力精准引才,引进高层次人才240名,较去年同期增长50%;超额完成省定博士、硕士和海外留学人才引进任务,其中博士完成306.67%。

      统筹全市人才资源,东营市还举办了黄河三角洲人才工作推介会、黄河三角洲“人才周”等系列活动,积极打造“黄河入海·才聚东营”人才工作品牌,“一龙头、四高地、五片区”人才发展格局正在隆起。东营市位居中国城市引力100强第38位、全省第3位,在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100强居49位、全省第4位,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正加速形成。

      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

      日前,山东惠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业务人员李旭嵩通过“爱山东”App,领取了东营首张电子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对建筑类企业来说,以后只需要一部手机,在全省都可以随时亮证、验证办理业务,不再需要随身携带、上传纸质证书。

      4月初,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市住房城建管理局联合牵头,组织市政务服务平台、市大数据中心电子证照库和“爱山东”App三家技术运维人员组成攻坚团队,对8类证照的各个技术标准和涉及字段参数等逐个对接,最终实现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全程办理、出证,在“爱山东”App实现亮证的业务,也为东营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探索作出重要尝试。

      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跨域通办”,是东营市聚力改革攻坚、提升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东营加强政务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标准化推进流程再造,将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内容,全部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目前,东营已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40项“跨省通办”、20项黄河流域内“跨域通办”,年内推出2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

      “我们厂区的用电是双回路吗?天然气管线离我们厂区还有三百米,能否再向我们厂区延伸?”“我们园区的用电都是双回路,一备一用,满足企业安全用电需求。天然气管线接口我们会与燃气公司沟通,将管线向你们厂区延伸,方便你们接入……”日前,富润昇高分子材料项目负责人丁鹏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就企业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寻求园区帮助,园区方面当场给予解决。

      山东富润昇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八万吨有机磷系环保型阻燃剂及上下游配套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入园合同签订之前,园区就临时办公用房、公司注册、项目立项、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前期工作,给予全程指导服务,并及时上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现场解难题,让客商省心、安心。

      东营对标学习深圳、苏州等先进城市经验,积极倡树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从企业开办之初就要有招商队伍全流程跟踪、一站式服务,企业运营中也要提供精准化、全周期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东营还建立市领导联系基层点、“政企面对面,亲清解难题”、工业企业困难问题办理工作机制等制度,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市场开拓、资金融通、交通物流等方面问题200余个,出台加强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0条”、市级政策清单124条,全面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截至6月底,东营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80余亿元,其中退税惠及企业2600余户。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