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肥城市委“泰安这十年·肥城”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创新实干担当新使命 奋勇争先阔步新征程

      聚力谱写中国桃都美好肥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中共肥城市委“泰安这十年·肥城”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在“泰安这十年·肥城”主题

      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张 莉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见面,向大家介绍肥城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肥城市委、市政府和桃都百万人民,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肥城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肥城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肥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泰安市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均取得显著成就,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可以说,与全国、全省和泰安一样,这十年,是肥城发展质量最好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十年来,我们积极应对挑战,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95.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70.9亿元,年均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1.9亿元增长到44.7亿元,年均增长5%。实体经济持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6家,纳税过亿元企业由6家增长到12家,建安业总产值、税收分别达到830亿元、33.3亿元,是2012年的4倍、14倍,跃居全省建筑业10强县首位。肥城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县域影响力都迈上新的台阶,为在新起点上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我们致力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煤炭电力、水泥轮胎等高耗能产业占比由15%下降到7%,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新兴产业占比由18%提高到64%;总投资150亿元的特种用钢产业集群项目竣工投产,是肥城工业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在全省四大钢铁产业集群中,开工最早、进展最快、完成投资最大。数字赋能态势强劲,与华为公司合作,投资2亿元打造全省首个县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创成全省唯一国家级边缘数据中心;铺开实施4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以上,石横特钢智能配煤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126家、218家,分别是2012年的4.7倍、2.2倍,农业总产值达到121.8亿元,年均增长5.8%;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培育的“山农糯麦1号”创出全国特色营养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三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1.8亿元增长到212.2亿元,成功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业城区。肥城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快速增长,更有“质”的显著提升,正由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阔步迈进。

      十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动力活力充分释放。累计争取国家数字乡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等省级以上试点103项。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省级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农高区先后获批落地。启动实施国企改革,组建4家市属一级国企,2家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级,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作用愈加凸显;圆满完成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移交,“肥矿模式”在全国推广。着力抓好“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参与制定国内首个规范企业开办流程标准,发出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打造了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创新动力蓬勃迸发,先后获批院士工作站19家,引进高端人才1270名,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绿色工厂各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从23.7%增长到71.6%,均居泰安县市区首位;落户我市的中科院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列入全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我们还率先探索出“减垄增地”种植模式,亩均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0%左右,为耕地高效利用、粮食大幅增产趟出了一条新路。我市深化改革攻坚、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更足、韧性更强、潜力更大。

      十年来,我们统筹城乡一体,城市品质不断优化。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1%,比2012年提高14.6个百分点,获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坚持交通先行,青兰高速、泰肥一级路西延、济微路东移等对外联通“大动脉”全面打通,彻底结束了肥城没有国道、没有高速的历史;累计实施31条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800余公里,畅通市内交通“微循环”。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康王河湿地公园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龙山河绿道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最美绿道”,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9%;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成国家卫生乡镇3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高质量完成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2%、较2012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省控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四类标准,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如今的桃都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十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6个省市级贫困村如期摘帽。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节节攀升,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696元、43714元,年均增长7.9%、6%。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市财政累计支出397.9亿元,年均增长9.9%。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改扩建学校82所,全面消除了大班额;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到77.5%,累计有19名学子考入北大清华。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县域文化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先后打造国家4A级景区2处,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抓紧抓实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一排底线”,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法院、市公安局分别荣获全国、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称号。这些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看到了新变化、得到了真实惠,桃都百姓有了更多写在脸上的幸福感、乐在心里的获得感。

      十年来,我们突出从严从实,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正确用人导向选贤任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有力。突出政治标准发展和教育党员,党员队伍的性别、年龄、学历等结构明显优化。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集体收入由村均24.8万元提高到57.3万元。夯实筑牢党的基层堡垒,建成全省首家数字党建中心和首个县级机关党建示范区。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市纪委监委反映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有关问题较2012年下降了68.2个百分点。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团组织等各方积极因素。今天的肥城,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全面锻造,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奋斗充满艰辛,未来更加可期。回首十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肥城大地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泰安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同心同向、拼搏实干,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大力支持。放眼未来发展,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省委“走在前、开新局”和泰安市委“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工作要求,创新实干、奋勇争先,聚力谱写中国桃都美好肥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大众日报》记者:今年以来,肥城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并取得初步成果。请介绍一下,肥城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方面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

      张 莉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泰安市委提出,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们建设工业强市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肥城工业基础较好,是传统工业大县,多年的耕耘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协同配套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技术先进、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我们有责任、有条件、也有信心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总的思路是: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高端化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培强优势产业链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双招双引、平台建设、创优环境“四轮驱动”,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肥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2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年均增长10%以上。围绕这一思路目标,今年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强大合力。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设立5大主导产业链专班以及园区提升、企业家赋能、建安总部经济区和北部科创新城规划3个重点工作专班,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总链长,县级领导同志担任各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形成链长牵头、专班推进、部门负责、统筹联动的工作格局。定期组织现场观摩、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等活动,同台竞赛、竞相发展,凝聚起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大抓工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精心布局赛道,培强优势产业。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聘请和君集团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围绕省“十强产业”和泰安“441X”产业布局,构建我市“321X”产业体系,即做大做强特色金属材料、新能源、高端化工三大优势产业,统筹推进建筑安装、现代食品两大特色产业,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未来产业,一体抓好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潜力产业。其中,重点培育壮大锂电新材料、盐穴储能、特种钢铁、环氧高端化工和建筑安装5大主导产业链,提纲挈领、靶向发力,以主导产业的快速成长引领带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锂电新材料产业成功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瑞福锂业获评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行的1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安全平稳运行一周年,300MW储能技术成果已于上周公开发布,转化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特种钢铁、建筑安装产业优势地位更加巩固,石横特钢入选2022中国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我市连续三年稳居“省建筑业综合实力10强县”榜首。

      三是狠抓企业项目,夯实产业支撑。企业是市场发展的主体,我们创新实施工业领军企业、科创企业“双20强”培育工程、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一企一策”、精准培植。1—8月份,产值过5亿元企业达到12家、过10亿元的6家,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96家、1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2.4%、高出全省25.6个百分点。同时,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梳理确定总投资777亿元的500个实施类项目,27个纳入省级项目库、创历史新高,131个纳入泰安“三级清单”、居县市区首位。我们还围绕产业图谱,采取科技招商、资本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精准招引项目,新签约落地延链补链项目116个,总投资达到400亿元以上。其中,赫里欧新能源项目从注册落地到首线投产仅用时100天,演绎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肥城速度”。可以说,本土企业的加速成长、优质项目的集聚落地,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基础。

      四是整合资源要素,创优发展环境。研究出台工业经济“金十条”,包括对营收首次过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董事长,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税后奖励,对技改项目给予投资额3%的补助和1.5%的贴息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已拨付奖励扶持资金2.3亿元;同时,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税费支持政策,已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9.8亿元、小规模企业直接减免1.2亿元、“六税两费”减免3157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真金白银助企发展。创新实施“君子英才”工程,出台人才“新八条”,新引进“高精尖缺”人才72名,15名入围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评审,蔚蓝科技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全球领先,“泰山锂谷”锂电产业人才集聚小高地作为泰安主推项目,融入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我们还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头号工程”,扎实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对企业的困难问题,专班服务、提级办理、有需必应,精心打造用时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满意度最高的服务品牌;此外,还与和君集团合作举办新型工业化强市赋能研修班,对企业家和党政领导干部系统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上下大抓工业的思想越来越统一、信心越来越坚定,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后劲同步提升。1—8月份,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77.3亿元、增长1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居泰安县市区首位。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集合最优力量、集聚最优资源、集成最优服务,做实产业、做强项目、做优生态,重点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锂电新材料、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盐穴储能、智能绿色发电建材“四大基地”,加快建设“泰山锂谷”,助力泰安打造“储能之都”,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请介绍一下,肥城市作为山东传统农业大县,在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展延安: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肥城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蔬菜生产和畜禽养殖基地,也是驰名中外的“中国佛桃之乡”,有责任也有基础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开新局。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乡村振兴“肥城模式”。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数字乡村试点县、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一是聚集高质高效,构筑现代农业新高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创新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十统一”服务,切实保障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今年夏粮面积达到45.5万亩,单产465.7公斤,总产21.2万吨,实现“十九连丰”。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突出高产粮、有机菜、肥城桃三大特色产业,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流转土地30万亩,划定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泰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家,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21.8亿元,年均增长5.8%。积极培育现代食品产业链,策划实施产业链项目23个,总投资64.1亿元。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坚持质量兴农,建设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区,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肥城桃上榜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个阿里数字乡村产地仓,培育数字农业基地37家。切实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5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平方公里,农机化综合水平提高到90.2%。

      二是聚焦宜居宜业,绘就乡村建设新画卷。累计建成泰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87个,其中省级30个、泰安市级56个,美丽乡村标准化率达到80%,汶阳镇、潮泉镇被认定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创建“美丽庭院”,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完成农村改厕8.3万户,清洁取暖3.9万户;完成17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73.9公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410公里,“三通”工程745.8公里;累计投入4.14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全市集中供水率提高到100%,规模化供水率提高到80.5%。

      三是聚焦富裕富足,实现农民生活新跨越。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76个省市贫困村全部摘帽。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96元,年均增长7.9%。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等重大改革,实施村集体经济“十大模式、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6亿元,全部稳定在10万元以上。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国家4A级景区2处,孙伯五埠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党支部层级跨越行动,五星级党支部达到200个,基本消除三星级以下党支部;创新实施退役军人、卫健人员、新型经营主体“递进培养”工程,回引在外党员返乡创业338人,储备后备力量1977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达到527个。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泰安日报》记者:肥城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文化引领,加快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之城。请问,肥城市在推动文化引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张 莉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肥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端于我市的“县域文化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总体要求,积极构建挖掘阐释、产业培育、文旅融合“三位一体”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主动融入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创建,着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之城。

      一是提升思想文化凝聚力。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上级主流媒体、重点网络媒体、文化商业平台深度合作,充分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肥城大地的生动实践。大力弘扬无私奉献、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注册“肥城红”志愿者21.3万人,发布“五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700余个;先后有229人入选全国、省市各级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城市软硬环境、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二是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力。实施肥城特色文化研究工程,深入挖掘提炼君子文化、桃文化的丰富内核与精神基因,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展示形象。创新开展“古村古物故事多,新人新事新风貌——‘肥乐宣’讲给你听”活动,深入展示肥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肥城故事,擦亮文化品牌。下一步,第七届全国君子文化论坛将在我市举办,这是该论坛首次走进县级市,借此机会,也诚挚邀请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朋友,相聚桃都大地、共襄文化盛举。

      三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持续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书屋,不断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加快推进“书香肥城”建设,科学规划打造城市社区图书馆,在全省首创“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提供场所、文化企业运营”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落实“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惠民政策,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巡演、广场舞大赛、社区公益巡演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测评居泰安首位。

      四是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力。抓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晒书城遗址等12处文物点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入选全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推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高标准打造五埠伙大门、泰山桃花源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新增2个省级景区化村庄,肥城桃木、聂氏铜器等手造产品实现创新转化,1家企业入选、2家企业提名“山东手造优选100”榜单。

      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采取更加有力举措,持续弘扬传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惠民、倡树文明新风,更好发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肥城、向往肥城、兴业肥城,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泰安电视台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肥城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下一步,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有哪些思路举措?

      展延安: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直以来,肥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民生支出达到48.2亿元,是2012年的2.1倍。

      一是突出抓好疫情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成立疫情处置指挥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深入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建成100间以上集中隔离点19处、3886间,设置酸检便民采样点128处,日核酸检能力达到6万管。严格落实全员核酸检测,抓好疫苗接种工作,切实做到“应检尽检、应接尽接”,累计完成核酸检测2829万人次。

      二是全面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拓展就业空间,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十年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714元、22696元,是2012年的1.7倍、2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98.5%。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完成14个镇街敬老院“四改一定”任务,建设农村幸福院256处、幸福食堂24处。健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扩大补贴覆盖面,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31928套。

      三是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功摘得桂冠。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十年间,累计投资2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2所,新增校舍面积66万平方米、学位4.3万个,高级技校改建泰山技师学院。全面加强健康肥城建设,规划建设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建成6大医疗救治中心、6个医共体资源共享中心,340家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市人民医院晋级三级综合医院,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累计提升改造5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市。

      四是扎实抓好社会稳定。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全市不良贷款率1.3%。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完善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市公安局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加强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共同富裕这个主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服务更暖民心。一是拓宽增收渠道。把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突出位置,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设创业型城市,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财产性收入。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提升医保服务能力。健全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救助资金与物价水平、财政收入联动增长机制,重点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残疾人群体的救助力度。三是繁荣社会事业。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擦亮叫响教育强市品牌。全面建设健康肥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振兴中医药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多元主体进入养老领域,完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四是严格防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守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等一排底线,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更幸福,不断开创中国桃都美好肥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鲁网记者: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增强吸引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肥城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取得积极成效。请问,肥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展延安: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增强吸引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一直以来,肥城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将其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树牢“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去年,我市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2名、全省第1名,在泰安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位列第1位。

      一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设立审批服务大厅,成立市行政审批局,划入19个部门的215项权力事项,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创新实施“1545”企业开办、“大综窗1+X”服务模式,持续深化“一业一证”“证照通办”“简易注销”改革,参与制定山东省《“企业开办”工作指引》,成为国内第一个规范企业开办流程标准。目前,我市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6345家,是10年前的1.9倍。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行“带方案出让用地”“拿地即开工”审批,落实“绿卡”、全程代办等制度,工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时间压缩到15个工作日以内。率先开展省会经济圈“全域通办”“跨省通办”,大力推进“市镇通办”,实现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推进互联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三端融合”,全面实行“一网通办”、“掌上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6%、全程网办率达99%。

      二是打造助企惠企的政策环境。坚持“免申即享”,开启惠企政策“直通车”,积极主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特别是认真梳理国务院稳住经济33项政策措施、19项接续政策措施,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四批政策清单,将政策“大礼包”快速送到企业“家门口”,让企业“实打实”享受政策红利。今年以来,共兑现各类减税降费政策11.4亿元。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321X”产业格局,出台工业经济“金十条”,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智改数转、科技创新、上市挂牌步伐。比如,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设备投资额的3%给予补助,通过贷款实施的再给予1.5%贴息补助;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对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全额补助等等,收到了显著效果。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联系企业制度,“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共梳理各类问题112条,均全部予以解决。

      三是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全国一张清单”要求,清单之外依法平等进入,保障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开展司法护航行动,组织优秀律师团队,举办公益“企业法律讲座”,开展“企业法治体检”,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实施企业“宁静日”制度,除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外,任何部门单位未经报备不得擅自到企业执法检查,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工程招投标行为,推出“不见面”投标、远程开标,在泰安市率先实现全领域、全类别、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获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联合激励惩戒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信易贷”授信额度超过100亿元,近12个月平均综合信用指数排名第33位。

      四是打造尊商重商的人文环境。坦荡真诚对待企业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经济工作会邀请突出贡献企业家在主席台就坐,连续五年举办建安业颁奖典礼,优先推荐优秀企业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切实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成立企业家联合会、活力肥城商学院,实施“企业家赋能”行动,开辟优秀企业家绿色服务通道,在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面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挖掘“君子文化”,倡导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精神,鼓励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为成功者喝彩、为失败者鼓劲,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建立招商引资全过程服务机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越来越多的客商来肥兴业、建功立业。华电、中节能、北京首农、信发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知名民企落户肥城。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持续对标国内最优标准,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全力打造用时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党员、干部是推动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肥城是如何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推动城乡基层治理的?

      张 莉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建立市委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资源、力量向社区倾斜,12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43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共驻共建;建强社区服务阵地,打造党群服务中心,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实施红色物业暖心工程,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委,采取社区领办物业公司等方式,破解老旧小区管理服务难题;建强小区党支部,引领居民参与自治,推动“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我们将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市委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来抓,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城乡基层治理领域涉及部门多、工作力量散、联动不紧密等问题,强化系统观念、有解思维,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五级联动”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着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顶层设计“一体统筹”。成立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整合31个与基层治理相关的部门单位力量,有效解决“一个部门办不了、多个部门办不好”的问题。在全省率先组建专门负责基层治理工作的实体机构—肥城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在“七办五中心”的基础上,试点推进镇街组织架构优化重塑,制定赋予镇街综合管理、考核评价等权力的实施办法,增强镇街话语权,形成部门围着镇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的良好局面。

      二是健全组织体系,五级联动“一贯到底”。着眼夯实基层基础,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组织覆盖、基层建网、治理入格,把基层一线变成治理“前哨”。具体来讲,就是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搭建起“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镇街党(工)委—社区(管理区、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行政村)党支部—微网格(楼栋、楼院、村民小组)党小组”五级组织架构,逐级明晰责任,推动规范履职。聚焦网格治理末端,将全市774个基础网格细分为3544个微网格,从村干部、公益岗、楼院长等享受市镇补贴的人员中择优选聘专兼职网格员,充实网格力量,实现精准精细管理。着力构建“1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个网格党群服务驿站”的“1+1+N”服务矩阵,让党员和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为民服务“一键通办”。依托肥城数字党建中心,深度整合社区治理、数字城管、智慧城市等各类系统信息资源,打造指挥平台网页端、网格工作移动端、群众诉求微信端,建成集基础信息精准分析、网格资源高效整合、民生诉求快速办理、工作质效监督评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治理平台。比如,我们在平台上设置便民服务事项,整合家政、医疗、商超等周边资源,提供代办代购代缴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已初步取得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坚持边探索实践、边完善提升,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服务的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努力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路径,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肥城模式。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