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向代表提交计划报告(草案) 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

      1月7日上午,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向代表提交关于泰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有解思维妥善应对多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展现出新气象、新面貌。

      加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粮食播种面积558万亩、总产量267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35%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32%,“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7%,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8.4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左右。城市综合竞争力、承载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加快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稳步实现。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构建组织、规划、政策三个“1+N”推进体系,建立“五大比拼、两大问效”和产业链“赛马”等机制,新型工业化建设强势开局。高端化工、肥城市新材料2个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瑞福锂业等4家企业入选省领军企业库。智能起重机械等3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路德新材料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新增“好品山东”品牌12个、山东优质品牌73个,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4家,先进印染技术被列入全省国际标准突破专项。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6家、瞪羚企业2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7家。新建5G基站3481个,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我市入选“2022数字城市百强榜”。“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石横特钢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农业大学获批省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出台人才政策“加强版”,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4人、青年人才2.7万人。实施知识产权赋能工程,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726件。

      聚力打好项目攻坚战,内需潜力充分释放。高点谋划大学科创园、千万千瓦级新型多元储能基地等7个重大事项,高标准策划各类项目1580个,纳入市级重点策划项目库1053个。组建3个驻点招商联络处,举办11场重大招商活动,签约产业链项目373个,总投资1846.5亿元。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水发集团等区域总部落户泰安。聚力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29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37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1个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30个省补短板项目、247个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入全面会战攻坚阶段。华能泰安2×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启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安至泰兴段正式投产。抢抓国家稳投资等政策机遇,对上争取发改系统无偿资金12.4亿元;150个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13.83亿元;国家审核通过政策性开发性基金项目48个、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备选项目262个、十大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32个,争取省碳金融重点项目76个,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主动融入黄河大战略,绿色发展成势见效。积极争创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100个年度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7亿元。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新增植树造林5847亩、廊道绿化154公里。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41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75平方公里、河道治理60公里。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及臭氧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数等改善幅度均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安全稳定。完成城市(县城)清洁取暖392万平方米。建成全国首家省级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成功争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纳入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清单。成功争取“十四五”能耗增量指标80万吨,为石横特钢争取省收储煤炭指标45.4万吨。出台《泰安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建立市“碳金融”重点项目库,我市被列为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灵山大街东段跨辛泰铁路立交桥、明堂路北段、环山路东延二期、谢过城大街、双龙路等城市道路主车道通车。新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6个;新开工棚改1072套,基本建成5156套;新改造老旧小区82个项目、308个小区、60769户。完成环山路等5条道路提升改造,新建城市绿道14.2公里,改造提升街角游园7处。累计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16个、39.33公里,建成海绵城市114平方公里。水环境“一张网”和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泰城西部热源投产供热。建成东部新城净水厂,依法收回黄前水库经营管理权。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31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312万亩;统筹布局95家粮食应急(示范)网点;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到57件。岱岳区获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东平县被评为全国大豆制种大县;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促融合,岱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园;楼德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畜禽业);肥城市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宁阳县入选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岱岳区成功申报全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新泰市荣获“中国肉鸭之都”和“中国肉鸭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肥城市、4个镇、58个村(社区)被认定为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单位。泰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三批省级示范园。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成效显著。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东平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家试点工作成效突出。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泰安西互通立交改造完成,泰东高速、济微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820公里。50个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全部建成。完成440公里规模化供水管网延伸覆盖及414个村内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大汶河砖舍拦河闸等重点水利工程高效推进,现代水网格局不断优化。宁阳县荣获“2021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称号。新泰市7.5亿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顺利发行。新闻出版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被列入全省特色小镇清单。

      全方位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加速迸发。打造“敢当”改革品牌,设立“工作创新奖”,103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如期全面收官。新巨丰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75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泰山城发、新泰统筹21亿元企业债券簿记发行。2个信用场景案例获评全国信用案例。“信易贷”平台新增注册企业1.2万家,新增授信突破400亿元。“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被省委改革办确定为典型改革案例。抓好营商环境“头号工程”,泰安“市民之家”正式启用,“绿卡”制度3.0新纳入89个重点项目。“小美帮办员”人数达到1.2万人。优化企业开办“1545”服务。探索“自己批、网上办”审批服务新模式。推进“有解思维、流程再造”行动,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提速70%以上。我市被列入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市。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打造线上一站式外商投资服务平台。成立泰安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为企业涉外经贸活动提供精准服务。实施外贸提升行动,落实齐鲁进口贷、进口贴息、汇率避险担保试点等政策,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我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泰鹏家居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公共海外仓。泰安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市民生支出35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10件为民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科学处置3轮突发疫情,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全员核酸检测超过3亿人次,累计接种疫苗1274.9万剂次。深入开展“创业泰山·乐业泰安”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推进企业养老保险“精准扩面”,新增参保2.95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长4%。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10元。9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提高10%。“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入选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建成2034个基层医保工作站(点),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230处。泰山区、新泰市、肥城市获评省级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达到103处。教育经费支出101.3亿元,2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全部竣工;成立42个教育集团,辐射192所学校。健康泰安建设加速,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乡镇33个、80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25%。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成功举办第36届泰山登山比赛暨第27届全国全民健身登泰山徒步活动。我市在省第25届运动会、第11届残运会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高标准打造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十大示范性、标识性项目加快推进。泰山入选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泰山“无证明智慧景区”被评为全国“2022智慧旅游创新项目”。出台《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开发“五岳独尊”等数字藏品;发行《泰山编年通史》等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脉动泰山》《锦绣中国·壮美泰山》等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我市被评为“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荣获第六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治理加快向事前预防转变,村(居)议事协商经验被确定为山东标准。泰山消防救援站(群体)荣获“齐鲁时代楷模”称号。放心消费全域创建纵深推进,被列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报告指出,2023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及措施包括七个方面:(一)以新型工业化强市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零碳化,着力打造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推动全市经济向高质量跃升。一是以链式思维助推新型工业化;二是以融合赋能激活现代服务业;三是以工业思维助力农业现代化。(二)以扩大高质量内需为支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投资消费有效结合,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牵引拉动力。一方面,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另一方面,全面激活消费活力。(三)以打造黄河先行区为抓手,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一是举全力打造省级先行区;二是系统化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四)以建设现代化品质城市为龙头,引领带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一是精细化推进城市建设;二是高规格打造美丽乡村;三是系统化实施新型城镇化。(五)以打造文化“两创”标杆为载体,高标准推进泰山文化传承创新。抢抓全省文化片区建设历史机遇,加快泰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塑泰安文旅发展新优势。一是高点建设传承发展示范区;二是着力打造文化新地标;三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六)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引擎,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活力。一是推进更深层次改革;二是推动更高水平创新;三是实施更宽领域开放。(七)以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绘人民美好生活新图景。一是织密兜牢民生保障;二是统筹抓好社会事业;三是创新提升社会治理;四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振男 审核 王婷婷】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