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一年回眸

      大道向未来 一业定乾坤——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一年回眸

      春秋代序,逐梦前行。

       回首旧岁,新型工业化成为泰安发展的顶流热词。新型工业化如同泰安高质量发展的通途大道,是奋进方向,是发展规律,是干事方法。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立春时节,在泰汶大地,时时都能触摸到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跳动脉搏,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全省第三;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全省第二;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0%,增速全省第一;实现工业税收101.2亿元,高于整体税收增幅10.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16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增速全省第一;锂电新材料、智能起重机械、玻璃纤维新材料3家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业定乾坤”战略部署,强化有解思维,注重协同高效,打出链式发展组合拳,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路走来,泰汶儿女同心锻造工业化脊梁的壮举,犹如勇攀高峰的挑山工行走在泰山之巅,犹如迸涌向前的浪潮磅礴在大汶河畔,让我们感受着力量、品读着蓬勃、领略着雄浑……

      聚力攻坚新型工业化

       奋力争先交出满意答卷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找到差距、看清优势,聚力攻坚、奋力争先,泰安拓展了前行的宽阔航道。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过去一个时期,泰安经济以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重化工业占比达到75.2%,而且多数为初级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这种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老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在全省各地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各显神通,争先恐后进入新赛道的比拼中,泰安上下感受到了危机。

       找到了差距,更看清了优势。泰安有泰山这个“金”字招牌,有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更有处于区域交通枢纽位置、高校资源众多的独特优势,绝不能甘于落后、长期落后,必须解放思想、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与时代同行,与潮流共舞。

       差距就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关键也在工业!

       欲事立,须是心立。2022年3月9日,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掷地有声——全市上下要“立争先之志,兴实干之风,举万众之力,坚决打好打赢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这场硬仗”。

       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工作,光有愿望还不够,必须有科学的顶层设计。

       一年来,泰安坚持以系统思维搞好顶层设计,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市工业推进委统筹领导、市工业推进办协调推进,“链长+副链长+专班”驻链推动,市县一体联动,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三个“1+N”体系,建立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建设“五大比拼、两大问效”推进机制,围绕重点项目招引、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园区建设等重点任务攻坚突破,推动工业经济全面起势、提质增效。

       凡事有政治,凡事讲政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泰安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构建党政齐抓共管格局,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制造业联盟党委和13个产业链党委,大力开展“红链堡垒”“红链聚力”“红链赋能”“红链示范”四大行动,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把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各领域、全过程,真正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把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就能确保泰安的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乘势前进。

       选准产业赛道,锻造链式布局新优势。

       泰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明确主攻方向、靶向发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441X”现代产业体系和聚焦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特色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纺织服装、出版印刷、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和数字经济等13个重点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赛道、提高产业层次、集聚产业布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与营业收入实现“双倍增”,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

       奋斗逐梦行,一业定乾坤。且看泰安大手笔的创作和大气魄的格局:

       ——2022年,全市共策划各类项目956个,纳入市级重点策划项目库项目614个;累计签约产业链项目373个,总投资1846.5亿元;累计集中开工新型工业化项目282个,总投资1014.13亿元。其中,赫里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一期、国泰大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吉利远程本途新能源商用车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2022年,全市工业领军企业50强实现营业收入1787.2亿元,同比增长21.2%;营业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达到6家、产值过百亿的建筑业企业达到5家;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达到39家;石横特钢精品特种钢全流程智能示范工厂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总量达到706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总数达到17家,居全省第4位。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在库项目达到719个。

       这种飞一般的发展速度,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势头,让泰安人有了久违的喜悦和振奋,令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宝地释放出强大的魅力。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抓手,通过比策划、比招商、比落地、比开工,我们在工业经济指标实现大幅提升的同时,项目策划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不断提高,抢抓新风口、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产业的意识不断提高,对特色园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杨洪涛表示,“我们坚持以党的领导凝聚强大合力,分步骤、成体系推进工作落实,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的信任,全市上下抓工业的思想越来越统一、认识越来越一致,工作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有成效,实现了人心思上、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大转变。”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任务。如今,在“登高望远、奋力争先”成为干事创业主旋律的泰安,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正不断增强。

      创新构建高效推进机制

       项目建设培育迈上新台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型工业强市建设目标确定后,关键是怎么干。

       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将链式思维作为泰安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核心抓手。过去的一年,泰安加快推动产业链从“零”到“链”的突破和从“链”到“群”的提升,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打造具有泰安特色的产业集聚品牌。

       “过去我们布局产业是呈‘点’状的,产业链黏合度不高,时间成本、运输成本都比较高。一个成功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往往物流半径、原材料半径、服务半径在一两个小时路程半径内,才是最有效率的,这也正是各地越来越重视打造产业链的原因。”杨洪涛表示,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要发挥头部企业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把上下游合作伙伴招过来,实现配套协作、就地转化,减少物流等生产成本。

       岱岳区绿色建筑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逐步积聚了泰石节能材料、联强远大住工、博罗石膏、长鑫物流等133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以绿色建筑新材料为主导产品的特色产业集群,对泰安市产业发展产生强大带动力。一年来,泰安以“441X”产业为主战场,13条产业链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每个产业发展现状,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向、“双招双引”、企业培植、要素保障等方面倾斜,坚持市内统筹、各有侧重,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这些产业,打造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

       吉利远程本途新能源商用车是泰安产业链招商的典型案例。“我们已经和新泰金埔矿业达成合作,通过吉利提供服务,建立10处换电充电站,利用谷电和光伏储能换电,实现对全市1万多辆传统工程车辆的替代升级。”公司总经理吴进科介绍。据了解,吉利远程本途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充分利用周边的喷涂、冲压、焊接、汽车零部件等生产能力,形成区域共享工厂,建立起企业协同、配套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项目于去年12月13日竣工试投产,用时仅7个月,不仅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更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串点成线、集群集聚。

      

      抓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双轮驱动”,既要开拓创新结硕果,也要固本培元强根基。

       高质量项目策划是高水平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2022年,泰安联合和君公司,编制了全市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和13个产业链行动计划、重点企业发展规划等,绘就了科学精准、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图谱。在抓好项目策划的基础上,泰安坚持按图索骥,精准招大商、引大资。

       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必须打造一批能够为泰安代言的企业。2022年,泰安持续深化梯次培育,加大“链主”企业、骨干企业跟踪服务力度,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大企业发展信心和欲望显著增强。泰山玻纤、润德生物、汉威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明确表示要迅速打造百亿级企业,瑞福锂业、力博重工、特变鲁缆、泰山石膏4家企业入选省领军企业库。同时,泰安还梳理了15家重点企业、15个重点项目,由总链长、链长提级帮保,组建作战单元,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这些企业、项目倾斜,引导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的企业充分释放产能,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建好用好各类平台,强化平台支撑。2022年,泰安积极引进行业龙头基金,加强国资国企与各类基金公司的合作,成立新型工业化基金,借助专业公司“外脑”在投研体系、业务布局、管理团队等方面的优势,撬动社会资本跟进,并通过“老企业”引进产业关联“新项目”,形成了“以投促招”良好局面。探索搭建“供销平台”,泰安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京东等专业机构,鼓励市内龙头企业牵头、链上企业参与,推动实体化模式运作。

      园区是“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的载体,是资源要素集中的平台,是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主阵地。2022年,围绕如何推动园区建设,泰安先后召开了全市开发区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会、全市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部署推进相关工作。

       出版印刷产业是泰安四大优势产业之一,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泰安抢抓北京文化产业外溢机遇,规划建设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目前,小镇已有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全联图书出版发行有限公司、山东龙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人天书店集团等多家出版和印刷发行机构签约入驻,涵盖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仓储、物流等新闻出版全产业链。人天书店、时代天华等企业陆续投产运营,泰山新闻出版小镇被国家发改委评为精品特色小镇。

       “泰山数谷”先行区、中京智能产业园、东平现代食品产业园……各产业链依托“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围绕上下游产业辐射带动,新规划建设或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提升一批产业定位明确、功能布局合理、产业规模较大的特色园区。

       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一年来,泰安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搭建人才链,更加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抓好泰安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泰山创新谷等创新平台建设运营,充分用好泰山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智力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智力优势,补齐我市人才和科技资源短板。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建设,与108家全国、全省学会建立紧密联系,6个全国性科技论坛长久会址落户泰安,成立47个国家级高能级政产学研合作平台,解决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达300余项。全力打造泰安特色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国创中心快速建设,路德新材料“国家重大基建工程用高性能土工复合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石横特钢获批第29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近5年来的重大突破。

      精准发力积蓄发展动能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满弓劲发,真抓实干。

       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的建设者抢工期、赶进度,演绎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热度”。

       厂区上空,白色的水雾“蒸腾”着火热的发展场景;生产车间,漂白的晶体盐在传送带上“飞驰”;物流园里,一辆辆满载产品的大货车“列队”整装待发……“2022年,公司在环保改造上投入2000余万元,研发方面投入达到3600余万元。”肥城胜利盐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戚琦介绍,近年来,公司通过深化“热电+五效真空制盐”联产模式,以“石灰+烟道气”法卤水净化工艺代替传统的“两碱”法工艺,使卤水净化成本降低了90%,背压机组的发电及背压蒸汽输送至五效真空制盐车间直接使用。

       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下,泰安传统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强势崛起,为泰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赋能。

       在肥城市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具有世界首个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在加紧推进。该项目全部建成后,1小时能发电30万度,相当于一个中型抽水蓄能电站规模。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如今,肥城市泰山锂谷锂矿加工、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电池组件组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链主企业瑞福锂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一位,泰山锂谷聚力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的未来潜力无穷、后劲十足。

       聚力打造“泰山锂谷”,奋力崛起“储能之都”,是泰安深入推进“双碳”战略、崛起新能源产业高地、竞逐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的生动写照。2022年,新能源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46.8亿元,同比增长77.1%。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工业企业高质量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泰安把握数字时代机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以“数转智造”为路径,分级分类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建设了5G智慧数据运行中心,可对全国30多个生产基地各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企业生产管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样,在肥城市的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各类运输车、搬运车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我们联手华为肥城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实施智慧物流项目,各系统应用数据联动共享,作业效率提高了30%。”公司董事长马学文说。

       借力华为“上网”,赋能工业“涅槃”。肥城市投资2亿元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对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全额财政补助。2022年3月,这一数据中心获评国家级边缘数据中心,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数据中心。2022年6月份,数字宁阳(华为)赋能中心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宁阳县成为全国首个与华为合作建设的县级数字赋能中心,该项目将有效整合宁阳县产业转型需求,为宁阳数字化经济注入创造活力。

       深化“两化融合”,抢占发展先机,泰安将工业互联网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组建泰安市制造业联盟,为产业链提供对口专家服务。同时,深入开展“千名数字专员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顾问+雇员”式服务,助力企业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2022年7月,泰安还成立了泰山数字经济工匠学院,加快形成数字工匠链、创新链、数据链和服务链。在“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泰安排名第82位;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度指数居全省第4位。

       企业协作、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泰安石横特钢与盛德大业建立50万吨热轧卷板产品协同、与鲁阳金属建立钢坯等配件协同;奥士康新材料与大明协好、普瑞特机械等补齐不锈钢加工链条;正威新材料与泰开集团、宝胜电缆等深化铜产品合作;泰山玻纤与国泰大成新材料,通过铺设管道和短途运输形式,原材料和废弃物互补利用,实现了共赢发展。2022年,泰安市内企业合作紧密度有了很大提高,企业间在人才互补、产品配套、技术合作、市场分享方面实现产业链协同,提高了行业整体竞争优势。

       如今的泰安,企业“串珠成链”“微炬成火”,13条产业链根据各自产业结构特点从战略规划、项目谋划、技术改造、要素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精准扶持,支持企业聚焦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为泰安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积蓄发展新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

       打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集聚资源要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而提高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的签约落地、投产见效,离不开各类要素的有力保障。锚定新时代发展目标,泰安市委、市政府引导全市各级树立“有解思维”,坚定“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态度,以敢于正视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昂扬斗志,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弊端,把改革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企业、项目搞好要素保障释放了发展活力。

       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个时期、每个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难题,关键是要拿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担当,紧紧抓住工作突破口,用改革创新的手段扫清障碍。为此,泰安制定了《泰安市重点工业项目要素保障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市级统筹、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市县联动”的要素保障新机制,市级层面每年统筹预留20%左右的能耗、煤耗、环境容量等总量指标,优先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建设,有力解决要素保障难题。

       上市融资是推进企业做强的“倍增器”。大工业企业的上市融资能力不足,是制约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泰安大力实施企业上市挂牌突破行动,出台《关于大力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确定40家上市“种子企业”,75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新巨丰首发上市融资11.5亿元,实现12年来A股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用好金融“活水”,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高效发展。2022年,泰安召开“线上+线下”银企签约会9次,签约项目453个,为257家企业授信719.95亿元。出台“技改专项贷”政策,支持14家企业贷款7.3亿元,拉动技改投资29.2亿元。推出130个“强工贷”产品,为2478家企业解决资金252.91亿元。用足用好财政工具特别是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为32个工业园区提供债券资金支持55.3亿元。此外,组建13支产业链金融辅导队,目前,已为155家有融资需求的产业链企业提供91.69亿元授信支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如果说上市融资和金融政策是推进企业做强的“倍增器”,那么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企业茁壮成长的沃土。2022年,泰安市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制定出“一揽子”普惠政策包和若干靶向政策的“1+N”政策新体系,以严密政策保障工作落实。尤其是对覆盖范围广、投资规模大、引领作用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园区、企业、平台建设,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分两批征集101个重点工业项目(企业)要素保障需求,建设土地超市平台,创新绘制项目地图,对地块成熟度进行“红、蓝、紫、黄、绿”五色标识,指导企业按图索骥、精准选址、快速落地。

       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好的人才环境。泰安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让“人才第一资源”释放活力,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助推产业链,开展“才聚泰安·链通未来”人才赋能行动,出台人才“金十条”新政,深入推进“十万大学生留泰工程”,2022年,泰安引进青年人才2.7万人,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汇聚人才动能。

       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泰安以创优“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为引领,扎实推行政务服务“一体运行”“一门集中”,政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智慧政务“一网通办”,贴心帮办“一次办结”,在全国试点推行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在全省率先将“一业一证”改革推广至60个行业,率先完成“市县同权”改革,率先建立企业开办体系标准,率先创新“信易批”服务模式,率先打造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并实现四级延伸部署,全市政务服务水平和品质持续提升。开展“百名科长大家评”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活动,全方位、深层次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同时,泰安量身打造新型工业化项目流程,一个重点项目配备一个项目管家团队,县级干部为项目长,业务科长任项目助理,审批链条的业务骨干为帮办专员的管家服务队,分头包保、跟踪服务,助力项目顺利开工。

       出台“绿卡”制度3.0版本。泰安将符合条件的13条产业链重点建设项目、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纳税过亿元以上规上企业的新建、技改工业项目纳入“绿卡”保障范围,实现了产业保障、要素保障、流程再造、审批创新、体系保障五大方面的升级,进一步清除项目落地屏障。2022年,泰安新纳入“绿卡”项目89个,总投资额729.6亿元,办理各类许可手续453件,“绿卡”制度运行平稳,成效显著。一系列的改革优化措施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激发了全市创业动力、市场活力,2022年,泰安新增市场主体7.9万户。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年来,全市上下把“位次前移、争创一流”作为思想本能、情绪本能、行动本能,不断凝聚提升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登高望远、奋力争先,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全面起势。

       举目已是万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今年是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关键之年,泰安将把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作为今年工作的主题主线,加速落地一批一锤定音的重大项目,着力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中划出一道强劲有力、昂扬向上的增长线。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中乾 王玉 摄影: 司刚 审核: 聂艳艳】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