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李兰祥: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泰安市地处黄河下游,大汶河贯穿东西,东平湖与黄河相连,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山东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47.5%,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所辖县(市、区)全域覆盖的市。

      泰安市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以泰山、大汶河、东平湖三大重点生态区域治理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牢重大政治责任

      全市始终把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统筹谋划、高位推进、精准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印发了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决定》,编制了《泰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以及东平湖、泰山文化、山水林田湖草等专项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三张清单等文件,构建起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一揽子政策体系。

      做实项目支撑。建立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点项目库,聚焦“环境污染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黄河长久安澜、绿色低碳发展”五个方面,谋划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事项200余项,每年集中推进实施100个黄河战略重点项目。

      完善立法保障。先后出台《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泰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泰安市城市绿化条例》《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泰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把生态保护纳入法治管理轨道。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构建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

      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全市扎实推进防洪减灾、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筑牢黄河安澜坚固屏障。持续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抓好大汶河、东平湖、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投资7.8亿元实施黄河东平湖防洪工程和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科学应对历史罕见秋汛,保障了东平湖防洪安全。持续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对45条道路排水管网进行清淤。

      大力提升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建成水资源监控系统平台设施1039台套,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设备和工艺,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完成省下达控制目标。2022年,投资23亿元、全长80公里的“引黄入泰”管线工程开工建设。

      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7条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国控、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消除劣五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实施了总投资166.4亿元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绩效目标全部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了经验做法。彻底关闭取缔泰山石交易市场236处,终结千百年来采挖买卖泰山石的历史。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纲,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持续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五年取得突破”目标顺利实现,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0:40.2:48.8,“四新”经济占GDP比重提高到32%左右。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肥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纳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项目名单,“泰山锂谷”、蔚蓝科技钠离子储能新材料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

      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按照“441X”现代产业体系主攻方向,锚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四大优势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打好“组合拳”,推动工业经济全面起势、提质增效。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成功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第二家“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获批组建全省首家、印染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32%,占GDP比重达到2.42%,连续8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7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升。

      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工业化、链条式思维抓农业,大力实施“粮头食尾”工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33家,实现营收361.4亿元,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53家。

      聚焦文化保护传承,讲好泰山脚下的黄河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全市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扎实做好山水结合文章。

      厚植文化根基。抢抓全省文化片区建设历史机遇,成立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泰山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推进委员会,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深度挖掘阐释泰山文化新时代价值内涵,出版发行了《泰山编年通史》《天下泰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深化文旅融合。推进实施泰山博物院、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全力打造“泰山论坛”文化品牌,高水平举办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国际文化论坛、“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等重大节庆活动。

      注重保护传承。实施岱庙、红门宫、碧霞祠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抓好泰山玉雕、肥城桃木等手造产品的创新转化,有4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积极推进泰山文化数字化转化,开发数字藏品,推动泰山文化焕发新活力。

      打造文化品牌。广泛宣传推介泰山文化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品牌,发布《脉动泰山》《锦绣中国壮美泰山》等纪录片。创作图书《泰山故事》、歌曲《挑山颂》、电影《挑山者》、梆子剧《泰山挑山工》等一批泰山文化题材的文艺精品,努力让更多高雅艺术、精品文化走进市民生活,让泰安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上走在前,让泰山文化成为展示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下一步,泰安市将坚决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政治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谋划、推进工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开新局,展现泰安担当、作出泰安贡献。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