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岱下时评 > 正文
  • 岱下时评 | 让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姹紫嫣红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议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透过历史的望远镜,可以窥探到世界文明璀璨的历史,他们各具特色,多彩多姿,不同文明“各美其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文明倡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寻求智慧、凝聚力量,推动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与责任担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百年来,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让人类文明百花园绚烂多彩。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需要携手应对共同的挑战。然而,一些人抱持“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甚至想改造其他文明。这实际上是对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的一种无知和偏见,结果不但不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反而会留下无数混乱。人类创造的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只有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才能让文明多样性成为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的基本规律,倡导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展现了“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和“美美与共”的远见卓识。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面向未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不同国家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乐兵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