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汶大地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泰安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初冬,泰山山峦褪下遍野绿,换上多彩妆,金黄、火红、深绿,斑斓温暖的色彩晕染在山岗,连成一幅美丽的初冬山野图;东平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鸥鸟翔集、芦花飞雪,漫步湖畔,每一步都是一幅水墨画;泰城的大街小巷两侧的白蜡、银杏早已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湛蓝的天空、金黄色的树叶、午后温暖的阳光、漫步的行人,惬意悠然,一幅和谐的自然风光图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国家战略,让黄河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我市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山东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47.5%,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3.2%,涉及所有县(市、区),是全省唯一一个所辖县(市、区)全域覆盖的市,对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坚持以泰山、大汶河、东平湖三大重点生态区域治理为核心,制定出台了《泰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研究制定“十四五”推动黄河战略实施方案及“三张清单”、东平湖专项规划重点任务分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在泰汶大地奏响了新时代 “黄河大合唱”。

       推进生态修复 打造鸟儿的天堂

       灌木丛里、树枝上、天空中、东平湖畔、大汶河边,行走在泰安,经常会看到鸟儿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欢快的啁啾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鸟儿是环境的“生态试纸”。为给鸟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泰山景区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专家指导下全力优化野生鸟类生存环境,每年冬春,联合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举办“泰山冬季鸟类保护志愿者在行动” 活动,年均投放粮食5吨、放置投食台1万个、林间悬挂人工鸟巢500个,确保鸟儿安全越冬和种群数量稳定。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面积为209平方公里,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还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东平县推进东平湖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项目,全力推动《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落实,纵深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东平湖开展清网净湖、菹草清理、清违拆障等九大攻坚行动,清除违法建筑447处,清理网箱网围12.6万亩,建设环湖生态隔离带74公里,湖域面貌焕然一新,湖水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同时,当地连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今年更是将1600多万尾鲢鱼、草鱼、蟹等投放到东平湖,不仅达到了“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的效果,更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大河潮涌,首重安澜。为解决汛期黄河和汶河洪峰相遇顶托,导致东平湖水位居高不下的问题,东平县还实施了东平湖洪水外排应急河道疏浚工程,投资910万元,打通八里湾闸和柳长河,连接南水北调输水渠。通过“一通一连”,使南排流量提高到210立方米/秒,可有效提高东平湖洪水调蓄能力。东平县正确处理好防洪与安全、防洪与民生、防洪与生态的关系,既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加快发展,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而随着东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升,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相继在东平湖“安家落户”。据了解,今年3月,在东平湖可观测到的青头潜鸭数量已达1500多只。经专家确认,这是目前国内记录到的青头潜鸭最大的单一种群,也是东平湖湿地生态恢复良好的佐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黄河战略”机遇,不断推进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善。如今,泰山区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或“安家”或中途休憩,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截至2022年9月,泰山区域野生鸟类记录达到19目64科3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5种,中国特有鸟类5种。泰安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儿的天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青山绿水添美景

       今年 10 月份,我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天,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100%,获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

       31个优良天气的“满月”成绩,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的具体表现。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坚决扛牢黄河战略政治责任,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黄河战略重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设立了日常监督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健全工作机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对全市327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进行生产调控;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5675辆;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311.8万平方米,清洁取暖覆盖率达85%……我市持续强化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治理,深入开展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攻坚行动,2021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2.5%,刷新了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成绩。我市环境和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

       协调济南、济宁、聊城等市对16个重点河流断面签订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更加注重流域联防联控;对全市3578个排污(水)口进行溯源整治,组建泰山城建集团对泰城排水管网实施“一张网”管理;高标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截至2021年底,1652个行政村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我市从点源、线源、面源三个维度统筹整治、系统治理,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辽阔的大汶河,秀美的东平湖,勾画出了山水名城靓丽风景线。

       我市注重土壤全链条闭环管理,坚持“抓源头、控过程、严末端”,更新发布6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成109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我市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通过“卫星遥感—现场核查—遥感回头看”的方式,梳理核实遥感疑似问题点位421个,及时消除固体废物环境安全隐患;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并成功争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努力打造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管“泰安样板”,真正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共投资166.37亿元,涉及67个大项目、326个子项目。截至2020年底,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破损山体蜕变成连片绿洲,污浊断流的水系焕发新生,沟壑纵横的土地变为良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我市“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绿”的总体目标逐步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市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升,17条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国控、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消除劣五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实施最严格的泰山石保护,彻底关闭取缔各类交易场所;扎实推进城市雨污管网建设,已建成污水管网46.6公里、雨水管网25.1公里。

      

       强化项目支撑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深入落实黄河发展战略,我市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项目支撑,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我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力推动钢铁、水泥行业低效落后产能退出工作,目前已整合退出炼钢产能255万吨、炼铁产能263万吨、煤电产能3.6万千瓦。同时,着力打造泰安高新区“双碳”小微企业创业园、新泰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园、肥城蔚蓝碳中和科技产业园等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此外,紧抓全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新能源+新型储能”风口,加速推进“4+2”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谋划千万千瓦级多元新型储能基地,推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崛起带来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我市新能源产业全链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今年1至8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83.7%,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364.1%。新能源装机407.44万千瓦,同比增长17%,占电力装机比重51.9%。一个个新能源大项目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今年我市新能源开工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195.5亿元,2×30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圣阳股份年产4GWh圆柱锂电池项目正在建设,华能泰安2×9F级燃气机组项目启动。在建续建项目29个,总投资219.57亿元,瑞赛昊锂电新材料动力源、晶优光伏2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肥城采煤沉陷区老城智慧农业+200MW光伏示范项目总建设工程量已完成51%,投资达到占比84.63%,计划年底并网发电。今年以来,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肥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纳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

       持续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我市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绿色工厂分别达到15家、20家,居全国第14位。我市获批组建全省首家、印染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被中国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单位。此外,我市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高标准编制完成《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1家。

      

       讲好泰山故事 塑造文化自信

       犹如一条巨龙,黄河劈开青藏山川,穿过高原峡谷,出壶口、跃龙门、闯三门峡,流经9个省区,九曲十八弯,奔腾入海。黄河沿岸形成的黄河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赓续历史文脉,近年来,我市紧密对接黄河战略,统筹兼顾山河湖、城乡村、点段面,突出资源富集区,加大保护力度,构建形成以泰山为龙头,以泰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格局。

       泰山见证并记录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以其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蕴含精神崇高享誉古今中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象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泰山景区不断加强泰山文化挖掘、传承和弘扬力度,2016年起启动了大型文献丛书《中华泰山文库》编纂工作,计划整理出版古籍、著述、外文、口述影像四大书系、120册图书。今年,该项目列入泰安市委重点经济工作任务及泰安市2022年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出版25种28册(其中社会科学类24册、自然科学类4册)。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为实现泰山文化全方位展示,泰山景区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名山与信仰结合、文化与宗教民俗结合,高起点打造了“泰山东岳庙会”“泰山冠军”系列登山擂台赛、“中华泰山成人礼”等文化旅游产品;推出“智慧泰山”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借助海康掠影延时NVR等新技术,让市民游客能够随时随地饱览震撼美景。

       为加强文物保护,我市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展文物普查,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不可移动文物2422处,博物馆达到46家,国有文物藏品170096件;加强文物保护,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5亿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300余项,对全市古建筑、古遗址、石刻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馆藏文物等进行维修保护,改善了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114项,服务基本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泰山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国家级非遗项目“泰山皮影戏”传承人范正安入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具有泰安特色的木雕、玉雕、陶艺、泰山茶等成为知名旅游商品;麦秆扇、肥城桃木雕刻成为“非遗助力脱贫”的成功探索……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我市非遗工作亮点纷呈,非遗重点活动、项目,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展演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让优秀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

       同时,我市积极搭建黄河、泰山等文化交流传播平台,泰山入选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泰安入选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筹划举办的第30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分会场、“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活动,全面展示了黄河非遗保护成果,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司刚 审核 陈茂荣】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