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岱下时评 > 正文
  • 岱下时评丨爱劳动、最清华 —— 清华学生“去种地”收获了什么?

      最近,清华大学日新书院2022级本科生王博飞觉得自己成了劳作“小能手”,讲起田地里农活儿的一些技巧头头是道。他和20余名师生一起来到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完成为期三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基础课程——“耕读—劳动教育”课。

      这个暑假,清华大学学生来到甘肃、江西、陕西等地,入村下田完成了为期2-4周的耕读活动。自2019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学生参与到接地气的劳动教育实践课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与农民交流,与土地“亲密接触”,都会有更多新发现新感悟,这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直观,深入体验、思考后还会有更大的视野打开,从而增长知识技能,弥补课堂不足。

      大学生俯下身去,与土地“亲密接触”可以进一步丰富劳动体验、深刻认识“三农”。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9级本科生谢佩遥说:“这样的劳动教育课既让我们掌握一项技能,又使我们理解了劳动人民的不易,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和意义。”这代表了广大学生的心声。同学们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感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增强对国家的热爱。

      爱劳动、最清华。为清华大学的劳动教育点赞。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很多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很少深入基层。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加强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自己真的去劳动了,才知道普通劳动人民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时付出的艰辛;只有走到普通劳动人民身边,才能够真正培养他们与基层劳动者的感情相通。”这样的劳动教育理念应该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广。

      应该看到,劳动教育不仅要体现在课程里,更应该体现在全过程、全领域的教育中。要加强第一、第二课堂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只有通过课内主渠道,发挥课外优势,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才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国家之栋梁。

      文/金箭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