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特色链式金融与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双向奔赴”

      金融“一子落” 经济“满盘活”——泰安特色链式金融与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双向奔赴”

      今天的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风头正劲,13条重点产业链按图索骥、各显神通,不断刷新着产业蓬勃向上的热力值,塑造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围绕着新型工业化强市链式布局,我市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金融助力发展之路,通过精准靶向“供链”、引入资金“壮链”、降低成本“助链”、聚焦培育“延链”,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新型工业化强市、支持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不便利、银企信息不对称、政策措施不精准和服务保障不及时等问题,以坚实的金融底座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硬核支撑。

       链式思维系统支撑

       靶向金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金融的力量,在于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泰安金融的力量,必须要在新型工业化强市的浪潮中创造更大价值,必须要以资金链赋能产业链,必须要为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如鱼水深情,不仅要精准赋能企业发展所需,还必须更有温度、更有智慧。”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倪建军眼中,金融不仅是种工具,更对企业纾困和提振发展信心起到关键作用。蓬勃发展的泰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加速涌现,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只会让脚步徘徊不前,必须找准契合点,踩准时代节拍,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这班快车提供源源动力。

       正视问题,就是求是。破解问题,才是作为。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始终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树立系统思维,成体系推进,下沉13条产业链,瞄准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运用“精准思维”,围绕“链式发展”为每条产业链配辅导队、发政策包、组赋能团、建链主行、办对接会,紧盯纾困解难、创新创业、上市融资等重点领域,围绕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出台“金融16条”等13个靶向金融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为新型工业化强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德盛合成材料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企业,拥有30项技术专利,也是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公司在建厂时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流动资金不足导致大量订单无法签订,成为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国银行作为该产业链辅导队的队长行,了解到企业情况后,主动联系对接,为企业发放1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极大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为企业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去年以来,我市陆续整合银行、证券、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多家机构专业人员组建13支产业链金融辅导队,为全市13条产业链精准匹配辅导队员,为产业链融资发展把脉会诊,实现对企业贷款融资、上市挂牌、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多方面“一站式”辅导服务。截至目前,13支产业链金融辅导队已为224家产业链企业提供96.1亿元授信。不仅每个重点产业链都有辅导队,还有针对产业链的不同金融政策包,为各产业链制定靶向融资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各产业链量身打造金融产品,确保链链有政策、链链有产品。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把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宽“强工贷”产品,对符合政策的重点产业项目,采取设置专项规模、提高贷款投放优先级、争取直贷项目、单列指标等方式,充分满足项目信贷需求。“我们制定了‘金融要素保障实施方案’‘金融16条’等13个金融靶向政策,推出153个‘强工贷’信贷产品,为每个产业链专门编写产品手册,让企业更便捷、精准地选到适合的金融产品。今年以来,强工贷产品共满足428家企业47.5亿元资金需求。”市地方金融监管副局长张帅说。

       聚指成拳有解突破

       打开金融与地方经济

       互促共进、良性发展新格局

       在新时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金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泰安市把各级金融资源和配套调动起来,聚指成拳、有解突破,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服务创新,以帮助不同企业更好、更便捷融资为目的,创造新思路,发展新模式,打开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政银企三方协同“壮链”的格局。

      为了搭建政金企合作新模式,汇聚多元金融力量,更好支持各产业链发展,全市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分产业链梳理规上企业融资需求和政策服务需求,推出“金企协同·融链共赢”产业链金企对接系列活动,针对不同产业链分批开展一对一对接活动。6月9日,全市首场暨高端化工产业链专场金企对接会上,共向银行机构推送17个化工企业的融资需求32.39亿元,7家银行与13家企业成功签约,签约金额16.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多亏了这次专场对接会,兴业银行、农业银行等第二天就派客户经理到企业进行详细深入对接,并指导我们工作人员完善信贷资料,现在正加快给我们办理9亿元银团授信。”参加完对接会的新泰远望负责人韩永亮说。

       综合各产业链一级链主企业和二级细分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最大授信银行或最大贷款存量银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确定1到2家银行机构作为各产业链的链主银行,每家“链长行”至少配备1名金融服务专员,全力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通过配备金融“链长行”,为各产业链链主企业确定链主银行,配备金融服务专员,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授信难题。

       政府搭台、银企合作是推动金融和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上下逐渐形成了金融与地方经济互促共进、良性发展的新格局,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热情被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内生创新动力不断激发,各级干部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工作能力水平也攀上一个新高。“今年我们通过打造‘五个一’链金融模式,实现政策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模式由‘企业跑办’向‘上门帮办’的转变,服务由‘流水作业’向‘量身定制’转变,人员由‘分散用力’向‘联合攻坚’的转变,真正实现金融要素保障的精准化、高效化和便利化,有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倪建军告诉记者,未来,泰安市将继续以链金融服务为抓手,围绕“金融助力·益企惠民”服务品牌创建,全力打好金融要素保障攻坚战,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多管齐下凝聚合力

       金融服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金融信贷支持上也同样,既需要规模的合理扩张,也需要结构和服务的优化提升。围绕企业和产业链发展实际所需,我市坚持有解思维破解难题,构建起了“一环两链”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支持。

       山东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项目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公司来泰之初,面临着融资及对融资效率要求较高的困难,再加上筹建人员来自宁夏,对工商登记以及办理各类手续都不熟悉,一度让项目的推进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各业务所涉及部门单位和兴业银行泰安分行联合办公,成立华劲电池融资专办,并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结了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落实了办公场所。同时,兴业银行泰安分行行长挂帅,到项目一线了解企业融资需求,积极为企业涉及融资方案,对接梳理企业融资金额、担保方式、测算还款期限,并为项目申请了绿色审批通道,在极短时间批复授信2亿元,于5月、6月份根据企业建设进度需要发放约7000余万元项目贷款,加快了企业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已于7月份实现投产。

       “我们通过梳理掌握企业全生命周期环,精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保供企业、核心企业’的现实融资需要,确保项目落一个、活一个、强一个。”倪建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已引导驻泰银行推出155个担保灵活、期限多样、类型丰富的信贷产品,已满足4654家企业、403.91亿元的资金需求。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设立金融驿站,明确“政策宣讲阵地、银企对接平台、防非反诈课堂、为民服务窗口、爱心奉献港湾”五项定位,打造“一刻钟”服务圈,实现市县乡三级联动、政银企三方协同壮链。同时还引导银行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创新开展信用积分联动授信模式,实现“信用惠链”。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占比增幅8.27%,居全省第1位。

       自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启动以来,我市还逐链建立金融支持“白名单”制度,对“白名单”内企业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惠费率”三优。截至目前,已为155家“白名单”企业发放贷款15.9亿元。与此同时,通过实行产品“大竞价”,突出“双向选择”,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及时推送给银行,银企双方各自根据企业实际、银行利率和期限等要素做“选择题”,享受最合适资金,目前已累计向银行推送融资需求项目1809个,企业享受资金支持679.4亿元。在此基础上,配合减费“大让利”,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收费与管理,引导银行机构落实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减轻企业综合融资负担,市内企业一般贷款平均利率4.3%,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降幅居全省第3位。这些举措环环相扣,既提高了企业的规模效益,又以金融服务产业链式发展的方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随着一个个优质企业落地集聚,泰安各产业集群越来越“丰满”,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泰安金融的金字口碑也被立于好企业、大企业之林。

       (审核陈茂荣)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