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岱下时评 > 正文
  • 岱下时评丨坚守“粮”心,不负“食”光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颗种子,从播种到收获,再到搬上餐桌,要经历3个季节160多天的时间,浸种耕耘,插秧灌溉,收割晾晒,道道工序都饱含农民汗水。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初步形成,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从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树立大食物观,完善食物供给体系,是我国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我国人多地少,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土地和水资源要素都面临紧张局面,亟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向森林、草地、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形成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另一方面,伴随着群众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三大主粮已无法满足人们在饮食上的多元化诉求,我们希望能有更为丰富多样的动物性食品、蔬菜、瓜果等非粮食物。

      所以,“大食物观”既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考量,也有全方面、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谋划。“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抓好“粮头食尾”,把功夫下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个环节,做到既坚守“粮”心,又不负“食”光。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就在近日,袁隆平“超级稻”创造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世界新纪录,达到平均亩产1251.5公斤。可以说,长期以来,我国在“种好粮”上交出了一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答卷,但在“种好粮”的基础上,如何通过科技支持和科学管理,做到收好粮、运好粮、储好粮,也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

      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一方面,应通过大力推广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和烘干技术,解决农户“晾晒难”“储粮难”“卖粮难”等问题,有效降低粮食生产环节损失,避免让粮食“丢”在路上。另一方面,提倡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建立全流程监管链条,持续提升粮食仓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守住管好粮仓基石,避免粮食储存环节的损失损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秉持“粒粒皆辛苦”的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用心守护好每颗粒粮食,方能不负每一粒“粮”苦用心。近年来,随着常态化的文明普及和广泛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上到白发老人,下到三岁稚童,“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正成为一种普遍共识。但其实,以点滴生活细节践行大食物观,我们还能做得更多,比如,根据饮食计划制定采购清单,做到按需采购,按量烹饪,避免冲动购买和烹饪造成食物浪费;根据购买时间和新鲜程度,由内向外合理储存食物,减少食物腐败变质,既减少浪费还能确保食材安全;养成节约用水,不随意丢弃扔电池、药品等有害垃圾的习惯,从而减少水资源消耗,保障土壤和水源安全;改善饮食习惯,保证主食之余,适当增加豆类、蔬菜、瓜果等食物摄入量等等。可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并不仅仅停留在“光盘行动”上,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大家在各个环节共同行动,才能更好地“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作者:油菜花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