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乡村文化振兴让千年古镇焕发活力

      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立足本土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围绕建强文化阵地、做优文化服务、壮大文化产业,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着力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以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大汶口镇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小镇,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就在这里。近日,坐落在小镇的山西会馆古戏楼热闹非凡,在大汶口古镇“村晚”上,豫剧选段《穆桂英挂帅》《对绣鞋》等优秀节目被搬上了山西会馆的古戏楼。原本宁静的街道,忽然热闹起来,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携家带口前去捧场。

      “演出非常精彩,特别好看,群众的心声都表达出来了。演员的神采特别丰富,刚才我们几个还在台下面学了一下。”村民邵岩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今年,大汶口镇创新文化惠民手段,打响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秋季“村晚”、“汶口之音”歌唱大赛、首届百合节以及大汶口古镇“小戏小剧节”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用文艺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生动展现广大群众美好幸福生活。

      “在演出的过程中,我们很累、很苦,但当看到演出前村民对我们那种期待,演出中听到村民热烈的鼓掌,演出后村民对我们那种恋恋不舍,我们很感动,也很欣慰。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把惠民演出活动越办越好,让汶河两岸的父老乡亲们听到我们更多的歌声、戏曲。”艺术团演员张小新说。

      强化供给,丰富乡村文化新生活,让文化走进群众。今年以来,大汶口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大胆探索公共文化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持续发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文体活动、便民服务等乡村文化新矩阵,让大大小小的文化阵地宛若明珠般嵌入群众生活。

      大汶口镇土门村村民宋冬霞说:“我们在农闲下来的时候,就来村委广场唱唱歌、跳跳广场舞,也打扑克、下象棋,有时也来村委的阅览室阅读,现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越来越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大力推动文化振兴,让“非遗”承担起使命,大汶口镇坚持盘活非遗资源,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组织非遗手工艺品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复兴壮大花边伞、大汶口陶艺等非遗产业,并通过和美邻里节——百姓才艺大赛等,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独特魅力。同时,坚持激活文旅市场,紧跟旅游市场发展导向,全力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以特色文化活动、创意文化产品引领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不断激活古镇文旅新活力,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美好生活。

      “非遗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我们把非遗和文化振兴相结合,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潜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做到活化传承、创新传承,让花边伞传统技艺重焕光彩。”大汶口花边伞生产厂长冯衍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一直以来,大汶口镇认真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深耕人文沃土,大力弘扬、传承、保护大汶口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文化融入时代、浸润人心,让千年古镇焕发活力、走向未来。2023年大汶口文化论坛暨首届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论坛举行,系统化研究大汶口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助力泰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让六千年文明的大汶口文化愈发闪耀色彩斑斓的时代魅力。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振兴,就更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大汶口镇还将以“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农村文体活动、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汇聚乡村人气、激发乡村活力,让大汶口的乡村文体活动多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和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通讯员 徐文 李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