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向代表提交计划报告(草案) 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张建 审核 晁彤彤)1月12日上午,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向代表提交关于泰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力落实“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各项任务,供给需求持续改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精准把握经济复苏规律,因时应势抓好运行调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回升向好,泰安综合竞争力加速提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三次产业平稳发展。预计粮食播种面积575万亩、总产量271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以上。三大需求持续扩大。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20%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新动能加速壮大。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5%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7%。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2亿元,增长7.4%。预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左右。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

       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将新型工业化作为泰安发展主引擎,推动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加快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加快培强壮大。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8家、瞪羚企业1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7家。创新链持续延伸拓展。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市、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双百行动”,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900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4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泰山区获评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泰安号”卫星成功发射,百度人工智能(泰安)数据标注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盐穴储能储气产业集群入选全省未来产业集群。要素链精准匹配保障。创新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泰山产业会客厅入驻企业1000余家。

       创建黄河战略先行区,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成功获批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全省首个以黄河战略为主题的重大区域战略,填补了泰安没有省级以上区域战略支点布局的空白。34个项目入选省推进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100个市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6.9亿元。岱岳区、东平县和4个园区、15家企业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印发《泰安市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编制《美丽泰安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泰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2-2035年)》。新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等“八大攻坚”行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水环境质量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实施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尚庄炉水库增容、东平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等重点水利项目68个。对全市617座水库、482条河流、13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65个山洪灾害危险村以及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1157个隐患全部整改到位。城市安全气象防灾减灾项目立项实施。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全面完成。成为山东省沿黄九市水权改革牵头地市。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印发《泰安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出台分领域分行业工作方案、保障方案等配套政策,“1+N”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推进,制定试点方案,编制市级生态产品目录,初步构建起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10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制定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保持下降态势,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序控制。“两高”项目违规问题按期完成整改。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7.5%。宁阳采煤沉陷区列入国家支持范围。

       强力攻坚现代服务业,双向赋能激发新活力。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构建“1141”服务业新体系,助力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双赋能”。服务业攻坚强势推进。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战略规划》《六条政策》,组建15个工作专班分线作战,着力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预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以上,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175家、增长53%,增幅均居全省前列。重点产业齐头并进。打造泰安科技服务产业联盟,组建泰山科技大市场,建设科创核心区和科技服务集聚区。“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顺利通过评估。实施现代物流业“三十”主体培育工程,速恒物流晋升国家级5A物流企业,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开园运营。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宁阳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泰山钢材大市场、东岳国际花木城上榜全国百强市场。拓展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等金融服务模式,交通银行泰安分行进入省行科技金融贷款试点。谋划建设广告产业园,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载体建设加速提效。111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6%。

       全面深化文旅大融合,二次创业迈上新征程。实施“文旅+”业态创新融合,高标准推进泰山文化“两创”,全力打造“泰山+”文旅特色名片产业。获评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城市、2023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接待进泰山游客862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106.4%,刷新历史最高记录。文旅融合强势推动。召开高规格文旅发展大会,编制《泰安市文旅融合产业规划》,出台《推进文旅消费复苏回暖十条措施》《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支持文旅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泰安文旅吸引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泰山区入选省文旅康养十强县,岱岳区入选全省十大文旅产业先进县,东平县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供给升级提档。推出“发现不一样的泰安”泰山+惠游套票,把泰山流量引向全域,打造“泰城”旅游大IP。新增3A级景区10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76家。泰山国际登山节获评“中国节事卓越品牌”最高奖。泰山景区5G+智慧旅游入选全国首批应用试点项目。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高点编制《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谋划实施泰山博物院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大泰山》荣获“2023年度中国影响力十大纪录片”,舞剧《挑山》亮相中央歌剧院。新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泰山新闻出版小镇成为全国最大新闻出版产业集群。碧霞祠、火车站站房等文物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实。组织各类文化活动2.5万余场、送戏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9万余场。

       狠抓项目建设扩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新潜力。实施项目策划推进“4334”工作模式,全力攻项目扩投资稳增长。项目策划更加精准。累计策划重点入库项目1448个,同比增长37.5%。评出金、银、铜牌优秀策划项目120个。项目推进更加有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新开工重点产业境内招商引资项目144个。创新市县领导包保、“红黄绿”亮牌激励提醒、项目服务专员等机制,打造全流程闭环式服务推进体系。103个省重点实施类项目、180个市重点实施类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粮食安全持续巩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累计推广“减垄增地”118.8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325.7万亩。粮食储备规模保持稳定,保供体系进一步完善,成功承办第四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宁阳县、东平县被确定为国家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现代农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到271家。“泰安农品·泰好吃”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打响。泰山板栗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美乡村建设加速。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3339个生活污水治理、1140户厕所无害化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新改建农村公路550公里、规模化供水主管网825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8.5万户、危房改造397户。城市面貌进一步提升。实施棚改项目7个、3006套。改造老旧小区366个、4.9万户,“松园模式”入选住建部“发展工程”实践活动改造项目。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莱热入泰全线开工。水环境“一张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海绵城市11.1平方公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复审现场评估。

       改革开放全方位深化,经济社会迸发新活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打响“敢当”改革品牌,9个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评估验收。在“工作创新奖”中增设改革特别奖。80项创新经验被国家部委刊发或在国家级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在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中位列第一档次。全面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国261个地级市前列,“信易贷”平台授信额度突破1200亿元,获评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开发区“三年攻坚”行动成效明显,泰安高新区、新泰经开区、肥城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20%,宁阳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点招商活动成果突出,签约外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3.5亿美元。深化外贸跨越提升行动,中国(泰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园区正式开园。泰安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推进。我市位列全国外贸百强市第52名。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提升行政效能二十条措施》,全面优化审批服务,推进“就地办、就近办、免证办”,在全省率先完成“无证明大厅”创建,打造“泰好办”金字招牌。开展涉企行政检查集成改革,把每月1日至20日设定为“企业宁静日”。

       共享发展促共同富裕,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突出抓好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支出36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8%。10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城乡公益性岗位新增上岗3.3万人,发放“泰岗贷”专项贷款8.5亿元、创业担保贷款11.8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扩面5.4万人。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7.3%、10.4%,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1%、9.1%。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166处、社区老年幸福食堂314处。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城市,入选全省第二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名单。泰山区、新泰市、肥城市获评首批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创新实行思政教育“首课负责制”,60余万学生受益。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1万个。主城区分级办学体制改革全面落实。84个教育集团辐射707所学校。健康泰安建设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不断深化,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成启用。“集采药品进基层”惠民行动覆盖2700余家村卫生室。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出台无偿献血者“四免”优待政策,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举办各级体育赛事3000余场次,构建起“中华泰山、国泰民安”3+N赛事体系。对口支援与东西协作持续深化,统筹援疆资金2.3亿元、东西协作援助资金5938万元,支持两地46个项目建设。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打造“法治泰山·国泰民安”金招牌、“法敢当”法治品牌。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以“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大脑”。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擦亮“国泰民安”社会治理品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全省“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试点顺利实施。“众调众议”化解涉镇村决策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我市《村(居)议事协商工作指南》被确定为山东地方标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泰安”,创建“泰网”大巡防品牌,完成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违法犯罪警情下降16.7%。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报告指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及措施包括九个方面:(一)加快新型工业化,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聚力突破。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加力提速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一是培优壮大工业经济;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三是聚力突破数字经济;四是抢滩布局未来产业。(二)打造黄河战略先行区,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聚力突破。坚决扛牢先行区建设重大责任,滚动实施重大任务、重要政策、重点项目“三张清单”,突出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一是全力保障黄河安澜;二是全面贯彻“四水四定”;三是狠抓生态保护修复;四是狠抓绿色低碳转型。(三)突破现代服务业,在培育壮大服务经济上聚力突破。纵深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全面打响“泰安服务”品牌。一是持续壮大服务业规模;二是加速提升服务业质效;三是着力夯实服务业后劲。(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在构筑大泰山文化旅游新格局上聚力突破。坚持“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强力推进文旅产业二次创业、再创辉煌。一是深化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二是打造“泰山+”文旅IP;三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五)深化改革与开放,在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上聚力突破。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努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一是强化重点改革攻坚;二是发展开放型经济;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六)培育内需新动能,在扩大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上聚力突破。一是强化有效投资支撑;二是深度挖掘消费潜力。(七)统筹城乡一体化,在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上聚力突破。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二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三是一体化推进城乡融合。(八)增进民生新福祉,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聚力突破。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一是全面拓展就业增收;二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三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九)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加快构筑新安全格局上聚力突破。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精准防控粮食、能源、地方债务、金融、安全生产等领域安全隐患,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