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岱下时评 > 正文
  • 岱下时评丨让更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看万紫千红

      四月,是一年中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好时候,春风中处处孕育着活力与希望。在这样温暖与生机并存的时节里,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助企兴农、思政教育、志愿服务等多种途径,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的万紫千红中看人间烟火,识人情冷暖,尝人间百味。

      一位高校教师在一次闲谈中讲到,有的学生在下乡为农服务中,竟被当地农民“怼”了回来,“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坏事,因为孩子们只有多被‘怼’回来几次,才会认真思考农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也才能学会应该怎么和农民打交道,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教不会的。”确实,在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特别是在过关斩将跨过高考“独木桥”后,却在农村社会实践中碰了“钉子”,想必对学生本人而言,应当是一段难忘的有益经历,对其未来的学习研究或是社会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让高校学生在“仰望星空”之余,学会如何“脚踏实地”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只有主动融入社会,才能在实践中思考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推动理论研究在现实土壤中“结果”,才能在真实社会环境中不断矫正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才能为将来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基。

      而近年来,越来越热的校地融合趋势,为高校组织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搭建了“快车”。校地融合,是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地方在主动对接高校中,可以充分把握高校科技和创新资源,寻求与地方发展的结合与突破;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在融入地方发展中,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有效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因此,在这场“双向奔赴”中,社会实践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高校可以就近为学生打通理论实践、学科调研、思政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通道,引导广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发挥自身专长,在基层一线、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而地方也正需要这些青年“生力军”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工作注入“活水”,双方能在高校推动学生就业和地方引才留人方面寻找更多契合点。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眼下,阳光正好,春色正忙,希望更多大学生能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建设发展,磨砺品格才干,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油菜花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