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雨:在托举中实现生命升华
2022年7月16日,武警湖北总队随州支队某部。
绿色的军营里,训练的场景还是那样火热。战士们站岗、巡逻、训练,忠诚履行自己的使命。
9时30分,该部战士李林雨生前所在的宿舍里,一片寂静。单人床上,一条编织外腰带、一条四方块毛巾毯;床下,一双作战靴、一双拖鞋、两双作训鞋;床头柜上,一本政治教育笔记本;墙上,一张写有“始发站:山东泰安 票价:赤子丹心”等字样的个人信息卡等如常摆放,这些是他的遗物。
7月12日16时50分许,正在巡逻的李林雨碰到群众落水,纵身跳入水中将群众托起,推向岸边,却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不幸牺牲,生命定格在22岁。
英雄魂长伴红梅李
随州,别名炎帝神农故里,位于湖北省北部,盛产红梅李。
与泰安相似,这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今年4月份,李林雨从山东独身赶到某部报到,第一次拥抱这个与他同年“出生”的城市。
“他刚到随州时,因疫情防控需要,同我住了两天,没想到再次见面,竟然是在他的追悼会上。”随州支队战士、山东潍坊老乡张永健说,“刚接触时感觉他很腼腆,后来再看到他的名字觉得很亲切,现在觉得他很勇敢、很果断、很伟大。”
在李林雨留下的政治教育笔记本里,6月28日的学习内容是“上还是不上”。他在笔记本上写道:“血性是一个军人最重要的东西……身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必须要有血性,有硬气。”
在这篇笔记的下方,是该部政治指导员张山峰于6月30日写下的评语,“背面也可写写,体会较深刻,保持学习劲头。”
鲜艳的红色,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李林雨训练非常刻苦,训练综合成绩都是排在前列的。”张山峰说,“但是他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在班里面经常加练,以求素质取得更好的提升。”
李林雨生前战友、与他一起参与救人的战士涂鑫,对李林雨的壮举一直记忆犹新。“听到群众的呼救声后,组长迅速往前冲过去,还向我喊‘跟我来’。”涂鑫说,“发现是群众落水后,他说自己会游泳,下去救人,让我去找长一点的棍子,合力救援。”
把拼命挣扎、距离岸边五六米远的落水群众托举到涂鑫面前时,李林雨在水中对涂鑫喊:“你快把棒子伸过来,让他抓住!”涂鑫一只脚留在岸边,一只脚跨进水中,奋力将长棒递向落水群众。涂鑫在岸上拉,李林雨在水中推。最终,两人协力将落水群众营救到岸上安全处。
将落水群众拉拽到岸上后,涂鑫马上拿起长棍,转身准备救李林雨上岸,但却发现李林雨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
“祖国将永远选择忠诚于党的人,人民将永远选择服务于民的人,李林雨就是这样的人。”在李林雨同志的追悼会上,告别词充满深沉的感情,“李林雨爱党报国、矢志强军的坚定信念,勤奋不辍、精武强能的使命担当,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血性胆气,崇德向善、重情厚义的优秀品质,将化作巍峨山魂,永远守护这片他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土地。”
在随州这片仅生活了3个月的大地上,李林雨留下了汗水,留下了欢笑,留下了青春,留下了生命。
青春正芳华,舍身成大义。英雄魂常在,滋润红梅李。
战友情葱翠如林
从4月中旬到7月12日,李林雨在随州的军营生活是短短的三个月。
时间不长,热情、善良、刻苦的李林雨让很多战友感到了温暖。
“好相处”是熟悉了以后,白志红给李林雨作出的评价。他是李林雨生前所在应急班的副班长,床铺在李林雨右手边。
“我之前一直在外集训,真正与他接触的时间大概有一个多月。”白志红说,“因为我参加过总队特战集训,李林雨就经常向我请教一些内容,而且在训练时总会拉我一起加练,很刻苦。”
刻苦,是因为李林雨有一个特战尖兵的梦想。“我们训练的内容很多,比如攀登、战术、体能、刺杀、擒敌术等,综合素质一定要拔尖。”白志红说,“经过加强之后,表现很突出。我发现他还喜欢写日记,有时候在床头柜上写,有时候到学习室里写。”
擒敌术比李林雨做得好的,是在他左边床铺的王浩杰,李林雨为此没有少找他。
“我们年龄一样大,都是2000年出生,但是我入伍早,2017年就参军了,练习的时间长一些。”王浩杰说,“但我没有从他身上看到新兵的感觉,熄灯之后我们都睡觉了,他还在班里进行加练。我觉得他就像一块石头,一直对自己精雕细琢。”
战友给李林雨拍的照片里,有一张是他练习双杠的,画面上的他目光坚毅,头高高抬着,双手发力撑住身体,一个标准的“硬汉”形象。
“我们的双杠有5个动作,对于发力技巧、落地等有不同的要求。”王浩杰说,“一开始他掌握得一般,因为之前系统训练的次数不多,所以来到之后就主动练习,每当他有练不好的,就会拉着我给他纠正,一直到动作标准为止,学习提升很快。”
动手能力强,是李林雨的“标签”。当然,他不仅有手上硬功夫,还有“软实力”。
“我们每周六都会整理内务,还得需要理发什么的,保持军容军貌,李林雨主动承担起给大家理发的任务。”白志红说,“虽然不能跟专业的相比,但大家都很满意,也很感谢他。”
白志红说,李林雨不光在行动上追求标准规范,思想上也积极追求进步。“向我了解过入党的情况,曾提出今年要写入党申请书。”白志红说,尽管这已成为永远的遗憾,但李林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同学情、战友情,总是难以令人忘怀,不论时间长短。
该部食堂外的宣传板上,顶部是“爱队如家”这四个字,下面有战士们自己画的两幅粉笔画。其中一幅是战友们共同训练的场景,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后面的战士喊“班长我跑不动了”,前面的战士反身抓住他的手腕,说“别放弃”;另外一幅是夜间,班长给战士掖被子,想着“别冻到了”……
李林雨就是这样做的。战友们之间的点点滴滴,让大家把李林雨的好铭刻在心,而每每谈起他时红了的眼眶,更让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成为了可以触摸的存在。
对于李林雨的牺牲,他生前的战友们都不会忘记:“将他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王源说;“李林雨是我的榜样,我会向他学习的。”单凯瑞说。
父母泪磅礴成雨
尽管常年在外打工,李林雨的父亲李学武还是不太擅长说太多话。
“孩子的妈妈特别痛苦,一直哭,毕竟这么多年都是她在陪他,这么突然的消息,接受不了。”李学武说。
7月14日,李学武和妻子李玲来到儿子生前所在部队,整理遗物送别儿子。进门时,李玲被亲戚搀扶着才能走路;在儿子的床铺上,李玲抓住李林雨的军帽哭得撕心裂肺;在事发地域,李玲一直哭喊着“别在水里了,妈妈来接你了”……
看得出来,李学武抹泪的次数也不少,他的眼睛是红的,只是在公共场合,他尽量表现得情绪稳定一些。
“懂事”“听话”“独立”,是这么多年来,李林雨给家里人的印象。
“家里条件不好,他早早就学会了做饭。”李学武说,大概在李林雨八九岁的时候,他妈妈有一回忙完地里的活回来晚了,发现有炒好了的鸡蛋,就是有点糊,问他放油了没有,他说不知道还得放油,做熟了就行。
此后的日子里,只要父母忙,李林雨自己在家的时候就会试着自己做饭,一方面是不让父母担心自己,另一个方面是能为父母做点事。“去年暑假的时候,他同学来家里玩,菜都是他做的,还有蛋挞什么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的。”李学武说。
李林雨在家里不让父母操心,在学校也从来是让父母放心。
△大学家长群里,同学家长向李学武发来慰问。
“他和同学的关系都很融洽,他不欺负人,同学吵架他也帮着劝和,所以他牺牲的消息发布以后,他的很多同学都加我的微信。”李学武说,“有时候因为这边的事情多来不及回复,也对他们说声抱歉。”
李学武说,李林雨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宿舍的同学,送给他一双一千多元钱的鞋,他本来不想要,但同学就说他人好,非要给他。“孩子很珍惜,一直也没穿过,他把这个当成是同学情谊收藏起来了。”
后来,李林雨参加士官直招离开泰安,李学武和李玲一路送他到了威海,这是一家三口第一次到海边,他们专门拍了一张合影。“拍照的那个手机坏了,但我一直留着,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但谁想到……”李学武又哽咽了。
说起这些小事,李学武梳理了很多,比如李林雨小时候用木头做了一把简易的木头枪,出去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就带着,应该还在老家;在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上,他承担了敬献花篮的任务,回来后他说自己上镜头了,今后要好好训练,变得更优秀,上更大的镜头……
“我过生日的时候,他就问我有没有钱,没钱就给我寄,祝福我生日快乐;要是赶不到周六周天,他就提前给我发消息,祝我生日快乐,她妈妈生日的时候也一样,从来没有忘记过。”李学武眼里噙着泪花,“他当兵以后,就说你别再打工了,你和我妈把身体照顾好了,比啥都强。今年5月的时候,给他妈妈和我各自发了200元红包,说让我们照顾好身体,去做做体检……”
说着李林雨的时候,李学武也谈到了很多人。在来随州的路上,以及在随州的这几天,李学武收到了太多好心人的信息。
△李林雨的同学给李学武发来消息。
“我很感谢部队上的领导,也很感谢关心李林雨的同学、战友们,他们非常善良。”李学武打开手机,找到“19计一武警家长群”,里面董洋的妈妈留言“以后我儿就是你的儿子”;一个士官群里面也有人留言“以后您就是我的父母,我为你们养老送终”……
谈到动情处,李学武几次眼中含泪。但也能感受出,他对以后的生活,有很多希望。
一次托举,让一位父亲得以能再次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让另一位父亲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孩子。
一次托举,一条生命的升华。
李林雨的战友们很悲痛,记忆和传承是他们对李林雨的纪念;李学武和李玲很痛苦,泪水是他们对李林雨思念的表达。但李学武说,这是李林雨的选择,他支持儿子的决定,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李林雨走了,李林雨永远在。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高杨 陈阳】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