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壮美“黄河画卷” 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

      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山东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47.5%,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3.2%,涉及所有县(市、区),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所辖县(市、区)全域覆盖的市,泰安在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落实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既是泰安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统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好“生态立市”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幅幅壮美的“黄河画卷”正在泰汶大地徐徐铺展。

      筑牢生态屏障

      护好一湖碧水

      一半是碧绿的湖水,一半是晶莹的冰花,冬日的东平湖宛如一块清透的飘花翡翠,烟波浩渺中仿似仙境。成群的飞鸟掠过湖面,漾起层层波纹,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冬日的宁静。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面积为209平方公里,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还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意义重大。

      金山坝位于东平湖西侧,全长5400米。因修建年代久远、风化浸泡严重,成为东平湖防汛工作中的一块短板。为了坝西2.9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东平县实施了金山坝迎汛除险工程,其中在迎水面,投资1996万元,对2021年坍塌严重的1450米进行修复,提高金山坝的防洪标准和抗风浪能力,可成功抵御42.72米以下的洪水。如今,金山坝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大幅减少东平湖防汛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筑牢了生态安全底线。

      黄河宁,天下安。为解决汛期黄河和汶河洪峰相遇顶托,导致东平湖水位居高不下的问题,东平县还实施了东平湖洪水外排应急河道疏浚工程,投资910万元,打通八里湾闸和柳长河,连接南水北调输水渠。

      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东平县推进东平湖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项目,全力推动《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落实,纵深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东平湖开展清网净湖、菹草清理、清违拆障等九大攻坚行动,清除违法建筑447处,清理网箱网围12.6万亩,建设环湖生态隔离带74公里,湖域面貌焕然一新,湖水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同时,东平县连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022年,更是将1600多万尾鲢鱼、草鱼、蟹等投放到东平湖,不仅达到了“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的效果,也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而随着东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升,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相继在东平湖“安家落户”。2022年3月,在东平湖可观测到的青头潜鸭数量已达1500多只。经专家确认,这是目前国内记录到的青头潜鸭最大的单一种群,也是东平湖湿地生态恢复良好的佐证。

      坚持生态优先

      打好三大保卫战

      冬日的泰山,褪去了秋的斑斓色彩,但旭日东升、晚霞夕照、泰山雾凇等美景频繁现身,湛蓝的天空和一只只留在泰山的鸟儿,成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写照。大汶河畔,摄影师用镜头对准嬉戏的水鸟和游玩的市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瞬间定格。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坚决扛牢黄河战略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2022年,臭氧浓度同比改善4.3%,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8.8%,优良率同比增加8.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均位居全省第2位……2022年,我市完成VOCs低效治理设施改造企业600余家,累计取缔35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1台,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5922辆,抽测柴油货车1400余辆,环境空气质量创造新纪录。

      协调济南、济宁、聊城、临沂等市对17个重点河流断面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完成全市3577个排污(水)口溯源整治;597个农村生活污水任务全部完工并通过市级验收。我市从点源、线源、面源3个维度统筹整治、系统治理,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2022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同比改善14.4%;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大汶河干线首次实现“全优Ⅲ”,水环境质量实现新突破。

      绿色低碳转型

      厚植发展新优势

      为深入落实黄河发展战略,我市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项目支撑,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市煤电机组转型升级整合,2022年关停退出地方小煤电机组7.8万千瓦。同时,紧抓全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新能源+新型储能”风口,立足资源产业优势,高标准谋划千万千瓦级多元新型储能基地,全力打造“储能之都”,推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当前,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球最大规模的中能建数科35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工程落地开工,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建设。新签约中电建4×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推进国家能源石横发电厂、华能泰山电力和华能众泰电厂化学储能建设,打造宁阳“零碳城市”产业园。

      持续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我市出台《泰安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建立市“碳金融”重点项目库。2022年,我市被列为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赓续文化根脉

      讲好新时代泰山故事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滋养着中华大地,孕育着辉煌的文化,更见证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不息、拼搏不息的历史。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赓续历史文脉,近年来,我市紧密对接黄河战略,统筹兼顾山河湖、城乡村、点段面,突出资源富集区,加大保护力度,构建形成以泰山为龙头,以泰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格局。

      泰山见证并记录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以其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蕴含精神崇高享誉古今中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象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泰山景区不断加强泰山文化挖掘、传承和弘扬力度,自2016年起启动了大型文献丛书《中华泰山文库》编纂工作,计划整理出版古籍、著述、外文、口述影像四大书系、120册图书。2022年,该项目被列入泰安市委重点经济工作任务及泰安市2022年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出版25种、28册。

      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泰山文化,让泰山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我市积极搭建黄河、泰山等文化交流传播平台,泰山入选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泰安入选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筹划举办的第30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分会场、“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活动,全面展示了黄河非遗保护成果,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王玉】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