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泰安篇章丨甘洒热血写春秋 ——纪念刘仲羽烈士

      “铁锁难锁革命志,愿将热血献人民。皮鞭棍棒何所惧,誓把地狱翻转身”。这是当年中共东平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仲羽烈士用石子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的诗句。1941年1月2日,面对严刑拷打,处在生死关头的刘仲羽慷慨就义。他在敌人枪口下英勇牺牲,用鲜血滋润了东平这片土地。英雄虽逝,英魂永驻。他在人间只度过了短短27个春秋,却留下了璀璨的光华,用生命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底色和品格。

      

      △刘仲羽。 资料图

      坚守革命初心,勇挑重担领导东平抗战

      80年前,在东平县城北门外的麦田边,刘仲羽从容就义。80年后,记者循着烈士的足迹,来到大羊镇清水坦村东北玉皇山之阳,刘仲羽的墓就在这里。墓前壁上刻着“泰西地区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刘仲羽同志之墓”,后边的青砖墙上镌书“刘仲羽烈士永垂不朽”。

      在刘仲羽烈士墓前,刘仲羽的孙子、今年51岁的刘万军深情地说:“从小到大,家里的长辈跟我讲了很多关于二爷爷的往事,他为革命事业奋斗,最后在敌人的严刑下慷慨就义。二爷爷的名字一直都镌刻在我的心底,激励着我努力奋斗,奉献社会。”

      刘仲羽,原名刘承翱,1914年出生于东平三区清水坦村(现属大羊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他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校学习期间,刘仲羽耳闻目睹了当时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丑恶社会现象及国民党反动派残害共产党人的悲惨情景,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崇高理想在他的脑海中渐渐萌发。于是,他主动接近思想进步的老师和同学,并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阅读进步书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秘密领导下,他和同学们一起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1年12月,他被选为济南学生代表,参加赴南京的请愿代表团,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一二·九”运动以后,他投身救亡运动,多次参加抵制和查禁日货的斗争。

      1937年秋,刘仲羽执教于东平七区田大店(现属梁山县)完全小学。在这里,通过和共产党员万里及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接触,他的革命思想不断升华。当董临仪、万里、蒋典印等党员教师为了在城内开辟活动场所而创办新文化书店时,他积极参加筹集资金、购买进步书刊等活动。10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东平县迅速发展,刘仲羽作为一名骨干被县工委派到三区工作。他在清水坦一带秘密活动,共发展“民先”队员数十人,成立了清水坦“民先”小组。11月,中共东平县工委为了更广泛地团结一切爱国志士共同抗日,决定成立“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刘仲羽积极报名参加,并主动为该会主办的《抗日救亡周报》撰写文章,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12月,刘仲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史爱好者陈克序收集整理了很多关于刘仲羽的珍贵资料。据陈克序介绍,刘仲羽参加革命后,执笔了很多报刊、重大宣言、电稿,他的文字富有力量和自信,同时,他对人诚恳,备受群众信任。

      1938年8月23日,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东平大地,腥风血雨向着东平的党组织和人民扑来。12月底,中共泰西特委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改中共东平县工委为中共东平县委,任命刘仲羽为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24岁的刘仲羽接过了领导东平人民抗战的重担。

      牢记革命使命,用青春书写担当忠诚

      “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让他选择走上革命的道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又给予了他战斗的信心和力量,东平的父老乡亲信得过他,他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陈克序说。

      刘仲羽担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后,按照泰西地委的意见,他立即召开了全委会,作出了三项决定:一是举办农民运动训练班,培养积极分子,从中发展党员;二是组织自卫队,开辟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三是组织群众支援抗日军队,发动青年积极参军参战。

      在工作中,刘仲羽统筹安排,全面指挥,深入伪顽势力猖獗、斗争尖锐复杂的地方开展工作。1939年8月下旬,东平县委召开各区动委会、抗日积极分子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建立了东平县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经过民主选举,刘仲羽当选为主任。

      为了发展壮大东平的抗日武装,刘仲羽带领县委成员和党员在全县向各阶层广泛宣传“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的抗战道理。县委在全县发动了“献枪运动”,刘仲羽率先垂范,他回到家乡清水坦村,广泛发动民众,争取了80%的有枪户主动献枪,仅这个村就献出枪支30余条。他还带头深入农村,动员青年农民参军参战。全县除向八路军一一五师输送了一批战士外,还组建了200多人的东平县基干大队。1939年10月,基干大队改为东平县独立营,展庆琨任营长,刘仲羽兼任政委。他们指挥县区武装跟敌人辗转周旋,不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斗争锻炼了刘仲羽,他的名字深深地埋在东平人民的心里。1940年初春,刘仲羽被调到泰西地委任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地委宣传部长,兼任《团结报》总编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在泰西地区不断奔波,晚上还要伴着昏暗的煤油灯编辑、刻印《团结报》。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很多同志都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笑着说:“工作干不完,躺下也睡不着。”

      捍卫革命信念,用生命铸就抗日丰碑

      1940年9月18日,刘仲羽从机关驻地(肥城西部)赶到东平三区西豆山村,参加了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的“九一八事变”纪念大会。会上,他愤怒地揭发了日军侵华的反动本质和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动员人民群众行动起来,英勇抗日。会后,刘仲羽又连夜赶到三区去检查工作,三区驻地在清水坦村,他的家便在村西头。次日凌晨,汉奸包围了该村,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刘仲羽不幸被捕。

      刘仲羽当即被关进日军宪兵队的监狱。在狱中,敌人施用灌辣椒水、竹签扎手指、皮鞭抽打等酷刑,企图通过肉体的折磨征服他,但刘仲羽没有屈服,只是怒骂和痛斥。党组织曾秘密组织过几次营救,但因日寇、汉奸防守严密,终未实现。

      万恶的敌人对刘仲羽使用了多种威逼利诱花招都没有得逞,最终恼羞成怒对他下了毒手。

      1941年1月2日,在东平县城北门外的麦地里,罪恶的枪口对准了刘仲羽。面对荷枪实弹的刽子手们,刘仲羽昂首挺胸,怒目圆睁,就像往常那样从容镇静。

      “就在刽子手准备开枪的时候,二爷爷怕糟蹋了老百姓的庄稼,便主动提出到大路上,他一转身便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大路上走去,他那视死如归的神情把刽子手惊呆了,刽子手只得背起枪,踉踉跄跄地向大路走去。”讲述这个情景时,刘万军红了眼眶。

      就这样,刘仲羽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大路上,他停下来,回头望了望后面跟来的乡亲们,然后举起右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刘仲羽用他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这雄壮的赞歌为泰西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永远记得刘仲羽,记得他虽献身于风雪,却种下了春天。

      今天的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回首来路,无数先贤英烈用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大义凛然,塑造了一个个精神的丰碑。站在先烈曾经走过的地方,展望前路,崭新的时代正在眼前徐徐铺开,正等着我辈去奋斗、去开拓,去完成革命者未竟的事业。

      (市委党史研究院提供资料)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