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泰安篇章丨“泰山青松”万古长青——记革命老人范明枢

      “岱山高兮,不知其几千万仞;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几千百里;影照东海兮,巍然而柱天”。芳菲四月,风和日暖,万物复苏,生机无限。在泰山南麓普照寺路口西北侧,石栏环卫,柏林遮掩,范明枢墓就坐落于此。石砌方形重台中心筑有条石墓室,起脊抹角方石顶,墓室北面设须弥座,上立3通碑,中碑题“故山东省参议会范议长明枢之墓”,右碑上林伯渠题“革命老人永垂不朽”,左碑上谢觉哉题“永远是人民的老师”。

      这位革命老人,这棵“泰山青松”,就这样伴着巍巍泰山,长眠在自己深爱的故乡大地上,他生命不止、革命不休的传奇人生值得后人铭记。

      

      兴学施教 悉力倡行教育救国

      范明枢,原名范炳辰,字明枢,后以字行,1866年1月出生于泰安城元宝街一个贫苦市民家庭。他一生爱国爱民,疾恶如仇,中年时期抱着教育救国的热望,致力于国民教育事业,成为省内德高望重的革命教育家。

      范明枢自幼聪明好学,23岁那年考中秀才,不久,由于他在岁科考试中成绩优异,又选为增生。1899年,范明枢考入泰山上书院,在此研修一年,便停业回家。这时,他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又读了严复的《救亡决论》及严复选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的《天演论》,对西方资产阶级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对清政府的封建、腐败统治制度产生了怀疑,萌生了救国图存的思想。1903年9月,范明枢考入山东师范学堂(济南师范前身),1905年8月,他与31名师范学堂优秀学生一起由政府保送去日本留学。

      范明枢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首先从泰城实施教育开始,践行他救国的宏愿。他与同榜邑庠生王价藩志同道合,共同创办了泰安教育图书社、劝学所、公立学堂等,并就任泰安劝学所所长。对所办各学,他们都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并向学生宣传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及实行民主等进步思想。

      五四运动后,1920年春,范明枢以山东省教育厅民众教育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到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担任校长。他亲自制定“真、善、美”3字校训,镌刻在大木牌上,悬挂于学校大门口校名横额之下,使学生出入瞻仰,照此做人。他很推崇“天下为公”的精神,常为师生讲述:“天下,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教导学生树立为国、为公、为民的远大志向。他还亲自书写“天下为公”4个大字,挂在学校办公室的墙壁上,与师生共勉,要求学生爱国忧民,关心政治,追求真理,钻研学务,“养吾浩然正气”,做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在办好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同时,范明枢还关心着地方的社会教育。他倡导办起了曲阜历史上第一所平民夜校,学员都是城里的工农群众,有些妇女也来参加学习。任教者进步学生居多,学员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受到一些进步思想的教育。

      1931年初,范明枢到济南乡师任图书馆主任,他购置进步书刊,宣传抗日主张,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1932年春,范明枢因被怀疑是共产党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威武不屈,坚持与反动当局斗争,后经冯玉祥等人营救出狱。

      范明枢出狱后,十分感激冯玉祥对他的搭救之情,回家不久后就见到了冯玉祥,两个人相见恨晚,畅谈不休。

      冯玉祥委托夫人李德全和副营长孙继颜于1933年冬在普照寺南隅创办了第一处学校,定名“贫民学校”。后因入学女生较多,又在附近办了一处女校。冯玉祥看过画家赵望云的《武训行乞兴学图》,敬佩武训兴学的品行,即与范明枢等人商议,后把学校改名为“泰山革命烈士祠纪念武训小学”,简称“泰山武训小学”。1934年春,冯玉祥将办学重任委托给范明枢,冯玉祥任董事长,宣布范明枢任泰山武训小学总校长兼第一分校校长。为了能在贫困山区发展和普及小学教育,冯玉祥、范明枢采纳了陶行知的建议,实行半工半读,学生一律免交学杂费,供给课本和学习用具、毛巾、肥皂等,向贫困的学生发衣服,向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棉衣和少量煎饼费。

      原市委党史办公室调研员宋元明告诉记者:“当年的泰山武训小学实行半工半读,即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干活,这实际上就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前身,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宋元明表示,冯玉祥与范明枢兴办的泰山武训小学,在齐鲁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使泰山脚下成百上千的贫苦青少年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为祖国培养了有用人才,七七事变后,该校许多教师、学生参加了抗日战争,有不少人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痴心救亡 年逾古稀奔走疾呼

      抗战爆发后,年逾古稀的范明枢倾力抗日救国,追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长期担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长等职,他以非凡的毅力和高昂的热情参加山东抗战相关工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大举进攻中国。一向爱国而又对日本侵略者恨入骨髓的范明枢,夜不成眠,食不甘味,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投入到抗日救亡的伟大洪流中。范明枢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社会起来抗战,于1937年9月出面成立泰安民众抗敌总动员委员会,范明枢任主任。这段时间,范明枢奔波活动于城乡之间,多数时间是自雇车子下乡宣传。他带着自己出钱石印的抗日宣传画,走村串乡,宣传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东北的罪恶和东北人民当亡国奴的悲惨情景,鼓励大家起而抗日。讲到激动处,他常常声泪俱下,在场群众无不激愤动容。

      宋元明根据收集和整理的史料,向记者讲述了范明枢为抗日奔走的生动场景。1938年7月7日上午,中共泰安县委、县动委会组织各界代表在泰安以东的山口村召开抗日周年纪念大会,范明枢前往参加这次会议。恰在这时,驻泰安城的日军出动数百人东去袭击驻范镇一带的国民党军石友三部,中途与泰安县独立营遭遇。战斗中,县独立营副营长马子刚和一名战士壮烈牺牲。开会人员和独立营迅速转移到郭家庄西的麻塔村,准备继续开会,一并追悼阵亡烈士。会场气氛悲怆而激昂,大会开始后,范明枢情绪激动地发表演讲,愤怒地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宣讲团结抗日、保家卫国、驱逐日本侵略者的道理。为了表示誓死抗倭的决心,他扑通一下跪倒在乱石裸露的场地上,带领大家进行抗日宣誓,他的一颗救国痴心让在场的人非常感动并肃然起敬,大家纷纷跪倒在乱石上,跟着他一起宣誓“。范明枢嘶哑着嗓子,一句句高声宣读,大家引吭高呼,正义之声回荡山间,冲向九霄。”宋元明说。

      八旬立志 坚定追随中国共产党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山东的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为了坚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日、伪、顽、我复杂的斗争形势下,范明枢是非分明,恪守他所提出的“人格抗战”诺言,坚定地追随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

      抗战以来,山东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抗战形势不断好转。为了不让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破坏抗战的阴谋得逞,中共山东分局决定以民主方式领导组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统一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

      1940年7月26日,在中共山东分局的领导下,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沂蒙山区青驼寺(今沂南县)举行。7月31日,大会推选范明枢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长,同日,选举产生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省级政权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省战工会)。范明枢当选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长后,不负众望,努力为推进山东民主政治发展、坚持团结抗战而辛勤工作。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巨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范明枢非常赞成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正确而富有远见的政治路线,此时的他,再也按捺不住久藏心中的迫切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他便将自己所写的《要求入党报告书》送交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分局认为范明枢已具备入党条件,马上转报中共中央,中央立即正式批准范明枢加入中国共产党。”宋元明说。

      中央特批,八旬入党,至此,范明枢实现了毕生夙愿。他不顾年老力衰,依然坚持为抗战事业操劳,和全国人民一起欣喜地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随后,他又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而不懈斗争,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范明枢作为山东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作为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作为用一生履行了自己誓言的革命者,他的精神万古长青。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依然被他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所感染、所激励,这种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推动着我们的事业不断迈向更加美好、光辉的未来。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