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助推泰安高质量发展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李蓉

      产业链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现象,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高度重视的环节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以产业链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前景。产业链是否完善,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产业链定义及

      泰安产业链特点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分为狭义产业链和广义产业链。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过去的40年里,在不同周期,不同政策的催生下,中国的产业结构或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了扩张和调整。中国产业链及其所代表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们在世界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产业链自有自己的特点,其特点有3点:一是大,二是长,三是相对完整。中国是全球工业部门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泰安来说,产业链同样有着这3个特点。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是同时存在并且是齐头并进的,并没有由于经济的转型升级而将价值较低的环节完全“甩给别人”。同时我们也没有将头部的新兴产业链完善和发展得足够好,这就导致虽然我们的产业链看上去是十分完整的,但是并不是非常完善,仍然存在一些断环。这就需要进一步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

      二、泰安市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形势和泰安城市情况来看,泰安的产业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我市产业知识创新能力较弱。基础产业研发和应用创新较少。产业链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的同时过度依赖国外技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多以劳动或资本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而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较为薄弱。也就是说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于重工业。因此,产业链的布局模式阻碍了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三是产业政策方面,产业关联度低。产业关联度低也容易存在产业链短小、断链明显的问题。

      三、产业链现代化路径及对策

      为改善产业链发展现状,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将传统产业中的粗加工业转变为技术创新产业。提出解决对策和发展路径,通过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布局改革及产业政策,实现产业链优化。针对第二部分提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推动高新技术创新。从传统粗放型工业转为技术创新产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动技术创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就是要将创新链和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以科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科学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技术创新中。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业链的高端产业,低端产业也需要通过对产业链低端生产环节所需要的生产技术进行研发,来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重构产业链布局。在产业链内部布局方面,需要通过化解产业链中现存的过剩产能,在现有布局中增加新能源与技术产业的比重,以此实现产业链布局的优化调整。鼓励低端产业进行产业链重构,掌握核心技术,使其脱离原材料加工产业的局限,摆脱对地域资源的依赖。三是产业政策改革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组建产业链(集群)工作专班,建设产业会客厅,集中力量,强力攻坚,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努力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泰安路径’。”这说明泰安已经在产业政策方面有了自己的规划,同时也需要扩大竞争政策的影响力。这样可以促进产业合理化分工,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联系。促进各产业在政策上均衡与平等,保留产业竞争力,筛选出具有突出发展能力的优秀产业,优势产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其自身优势获得经济收益。

      “十四五”规划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明确提出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泰安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才可以在各省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效应对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和风险,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